第1170章 秘方风波与岭南捷报(1/2)
太医局内部的暗流,终于在《大庆药典》的编撰进入攻坚阶段时,演变成了一场公开的冲突。
冲突的焦点,集中在一张名为“金疮生肌散”的着名秘方上。
此方据传对治疗刀剑创伤、促进伤口愈合有奇效,历来被太医署几位元老视为不传之秘,只在极少数核心弟子间口耳相传,方剂内容从未见于任何书面记载,更别提公开其具体成分和剂量了。
医药研究院的年轻医官,按照叶明的要求,多次向持有此方的太医局元老、原太医署副院判刘济世索要方剂详情,以便进行验证和收录,却屡屡碰壁。
刘济世总是以“此方乃师门秘传,需心领神会,非笔墨所能尽述”为由搪塞,态度倨傲。
这一日,在太医局例行议事会上,一位来自安阳、性格耿直的年轻研究员张宇,再次当着众人的面,向刘济世提出了收录“金疮生肌散”的要求。
“刘副院判,”张宇言辞恳切却直接,“《药典》编撰,旨在汇集天下良方,规范标准,普惠世人。‘金疮生肌散’声名在外,若能收录其中,加以验证推广,于边军将士、于天下伤者,皆是莫大功德。还请您以大局为重,献出此方,以供研究。”
刘济世闻言,脸色顿时沉了下来,花白的胡子气得微微颤抖。
他猛地一拍桌子,厉声道:“黄口小儿!你懂什么?此方乃我先师呕心沥血所得,蕴含阴阳五行至理,用药之妙,存乎一心!岂是尔等只知斤斤计较于分量、拘泥于所谓‘成分’的俗物所能理解?公开?验证?简直是对先师的不敬,对医道的亵渎!”
会场气氛瞬间凝固。支持刘济世的几位老医官纷纷出声附和,指责张宇等人不懂规矩,急功近利。而医药研究院的年轻人们则面露愤慨,觉得对方固步自封,毫无医者仁心。
眼看争论就要升级,一直沉默旁听的叶明缓缓开口了,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压过了所有的嘈杂:“刘副院判,诸位,暂且息怒。”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叶明身上。
叶明看向刘济世,目光平静无波:“刘老,您说此方用药之妙,存乎一心,非笔墨能尽述。那么,晚辈敢问,若您这位‘有心人’不在了,此方当如何传承?靠下一个‘有心人’去心领神会?”
“若领会错了,又当如何?军中将士的性命,天下伤者的痛苦,难道就要寄托在这虚无缥缈的‘心领神会’之上吗?”
刘济世一滞,张了张嘴,却没说出话来。
叶明继续道:“您说此方蕴含阴阳五行至理。晚辈对传统医理心怀敬意,然,格物之道,讲究实证。再玄妙的‘至理’,若不能通过确切的疗效、可重复的验证来体现,其价值便值得商榷。”
“安阳公共医馆处理创伤,依靠严格的清创消毒、规范的缝合技术及确知其成分和药效的消炎生肌药膏,重伤者的愈合率及愈后效果,已有详实数据记录,较之传统方法,提升显着。”
他拿出一份报表,递给旁边的书记官:“将此数据,分发给诸位同僚一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