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1章 电梯终章多波折,外景险途见赤诚(2/2)
房间里的灯光骤然调暗,余下的嗔怪与笑意,都消融在夜色里。
比起演员的动作失误,更让剧组成员难以忍受的,是太空电梯实景桥厢的机械振动。
为了模拟电梯升降的真实感,桥厢底部装满了弹簧与电机,启动时振动剧烈,哪怕只是站在里面不动,全身肌肉都得跟着高频抖动,跟站在颠簸的拖拉机上没两样。
三个多月下来,不少人下班回家后,躺在床上还觉得身体在晃,连睡眠都受了影响。
余顺这才想起,原时空执导这部电影的郭凡导演,拍完后也发过“再也不碰电梯戏”的感慨,顿时觉得英雄所见略同——这罪,确实不是一般人能受的。
好不容易结束青岛的棚拍,剧组转场至外景地拍摄空袭基地戏份,意外依旧接踵而至。
为了追求真实质感,外景戏采用了大量真实爆炸效果,不少爆点就在演员身边引爆。
有一次,爆炸产生的火星顺着一位群演防护服的缝隙溅了进去,好在只是烫到了表层皮肤,没引发明火,众人慌忙帮他脱防护服检查,虚惊一场。
而刘得华在拍摄月球发动机危机戏份时,更是遭遇了惊魂一刻。
他穿戴的50公斤重宇航服突然因电机故障锁死,卸不下来了,头盔内的氧气余量一点点减少。
余顺得知后,二话不说抄起救火组的电锯,直接暴力强拆,足足折腾了15分钟,才终于将刘得华从锁死的宇航服里解救出来。
脱险后,刘得华脸色发白,却依旧笑着安抚众人:“没事没事,小意外而已,不影响后续拍摄。”
更让人敬佩的是,刘得华在第二部中还有一场深水区无氧表演的戏份。
余顺偶然得知,刘得华早年有过溺水经历,那份阴影至今未散,导致他极度恐水。
考虑到安全与演员状态,余顺原本打算让他采用无实物表演,后期通过特效合成。
可刘得华却一口拒绝了:“既然是拍电影,就得拿出最真的状态,不然对不起观众,也对不起余导的信任。”
为了这场戏,刘得华提前半个月就开始适应水性,反复演练水下逃生路线,甚至主动去模拟呛水场景,只为找到最真实的表演状态。
余顺见状,特意请了一位心理医生全程跟组,随时为他做心理疏导。
拍摄水下戏份当天,深水区的灯光调至柔和,潜水救援队全员待命。
刘得华与搭戏的宁里潜入水中,两人脸上虽带着专业的凝重,却不忘互相打气——为了缓解紧张,他们在水下用手势编起了冷笑话,刘得华比划着“科学家掉水里变成‘潜’学家”,宁里则回以“潜水员迷路变成‘水’货”,逗得水面上的剧组成员与救援队人员哈哈大笑,原本紧张的氛围瞬间轻松了不少。
当水下镜头顺利拍完,刘得华浮出水面,抹了把脸上的水,露出释然的笑容。
余顺站在岸边,对着他竖起大拇指——这份敬业与赤诚,正是对应了原时空称赞刘得华的一句话——“红一辈子的叫做刘得华”。
外景地的风裹挟着尘土吹过,远处的爆炸特效还在调试,演员们的笑声与工作人员的吆喝声交织在一起。
余顺望着眼前这热闹又忙碌的景象,心头的疲惫渐渐消散,只剩下对作品的期待——所有的波折与辛苦,终将在大银幕上化为震撼人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