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临门一脚(1/2)
用油腻的手指指了指朱老三,语气带着几分感慨。
“老三啊,他欠江玄那小子曾祖父江道臣一条命。当年要不是江道臣在湮魂海出手相救,他早就尸骨无存了。这份恩情,他一直记着。”
他叹了口气,继续道。
“后来江道臣一脉遭难,老三也曾想出手。但当时他自身也遇到了大麻烦,等他脱身出来,一切都晚了。
他心灰意冷,觉得愧对恩人,这才隐姓埋名,跟在我身边,在这知味斋里当了个厨子,一待就是这么多年。”
一直沉默磨刀的朱老三,手上的动作微微停顿了一下。
那死水般的眼眸深处,似乎带着极难察觉的波动。
但很快又恢复了原状,继续“嗤嗤”地磨着刀。
石财神看了一眼朱老三,压低声音对石禹道。
“而且,老三的寿元…恐怕只剩下不到十年了。他卡在洞天境巅峰已经太久,若再无突破,大限将至。
这次江玄小子出现,对他而言,或许是一个契机。若能了却这桩心事,解开心中郁结,说不定…他还能有一线冲击衍轮境的希望。所以,于公于私,他都会去。”
石禹闻言,心中豁然开朗。
这时,石禹又想起一事,对父亲说道。
“爹,江玄还委托我,通过石鼎斋拍卖一批他得到的珍宝,其中包括九曲丹心铁、清虚灵花等旷世奇珍。”
“什么?!九曲丹心铁?清虚灵花?!”
石财神猛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肥胖的脸上满是震惊和狂喜。
“真的?!你小子可别骗我!”
“千真万确!几位鉴宝大师都已经确认过了!”
石禹肯定地点头。
“哈哈哈!好!好小子!
这下我们石鼎斋要出名了!”
石财神兴奋地搓着手,在房间里踱步。
“能主持这等层次的拍卖会,对我们石鼎斋在顶级圈子里的声望提升巨大!小三子,这件事你办得漂亮!放心大胆去做,家族这边,爹全力支持你!这次拍卖会,必须给我办成紫禁城近年来最哄动的一场!”
得到父亲的全力支持和认可,石禹心中也充满了干劲。
“是!爹,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
……
江玄已经匆匆返回了洗心峰。
他径直来到灵鹫暂居的书房,将那张存有六万四千金币的金票取出,将其中面额六万的金票递给灵鹫。
“灵鹫前辈,这是第一笔资金,六万金币。招兵买马、修复峰内设施、打探情报等一应开销,就劳烦您统筹安排了。”
江玄说道。
灵鹫接过金票,虽然早有心理准备。
但看到如此巨款,苍白的脸上还是露出动容。
他点了点头,谨慎地将金票收好,随即提醒道。
“主公,六万金币看似不少。
但若想招揽真正的高手,并维持一个势力的初步运转,恐怕支撑不了太久。后续的资金…”
江玄摆了摆手,神色平静。
“钱财之事,前辈无需担忧。我已将一批得自遗迹的珍宝,委托给石鼎斋的三公子石禹进行拍卖。届时,应该能筹集到足够的资金。”
灵鹫眼中带着讶异,随即了然,不再多问。
这时,外出打探消息的小珂也恰好返回。灵鹫对江玄道。
“主公,我与小珂需下山一趟,有些旧关系需要联络,或许能为洗心峰招揽到一些可用之人。”
江玄点头。
“有劳二位了。
一切小心。”
灵鹫和小珂离开后,江玄又将剩下的四千金票交给老仆江忠,作为日常开销和应急之用。
随后,他独自一人留在书房,翻看着江忠这几日初步整理出来的、当年洗心峰被各方势力劫掠的宝物账簿。
看着账簿上那密密麻麻、触目惊心的记录,想到藏经阁、灵宝库等地的空空如也,江玄胸中的怒火和恨意便难以抑制。
这些都是江家的根基!是父母和先祖的心血!此仇,必报!
同时,他也在思索着江家那四支旁系的反应。
他羞辱江应真、强势接管洗心峰的消息,想必已经传开。
那四支旁系,至今按兵不动,是在观望?
还是在酝酿更大的阴谋?
他们当年,为何会甘心放弃洗心峰这座门阀之山?
就在江玄沉思之际,书房外传来了江忠恭敬的声音。
“小少爷,峰外有一位自称朱老三的修者求见,他说…是来报恩的。”
“朱老三?”
江玄抬起头,眼中带着疑惑。
他并不认识此人。
“报恩?”
他放下手中的账簿,沉声道。
“请他进来。”
洗心殿内,江玄看着眼前这位不速之客。
来人身材枯瘦,面容普通,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粗布麻衣,看起来就像个寻常的老农。
身上没有任何灵罡波动。
但那双眼睛却异常平静,让人看不透。
“在下朱老三,见过江玄少爷。”
朱老三微微躬身,声音沙哑,语气平淡无波。
江玄目光锐利地看着他,没有立刻让他起身,而是沉声问道。
“朱先生说要报恩?不知是何恩情?我与先生似乎素未谋面。”
朱老三直起身,目光坦然地对上江玄的视线,缓缓说道。
“五百七十六年前,帝国与北蛮一场大战中,老夫身陷重围,濒临死境,是令曾祖江道臣大人路过,出手斩尽蛮敌,救了老夫一命。
此恩如山,老夫曾立誓,有生之年,必报此恩。只是后来道臣大人不幸陨落,老夫辗转得知大人血脉尚存,直至今日,方从石禹少爷处得知您的消息,故特来投效。”
他的话语简单直接。
江玄心中微震,五百七十六年前?
那眼前这人,岂不是活了至少六百年?
而且能从当年那场大战中存活下来,其实力绝对不容小觑。
他继续问道。
“既然你早有报恩之心,为何当年我父母罹难之时,不见你现身?”
朱老三闻言,那古井无波的眼中终于带着极淡的复杂情绪,他沉默片刻,道。
“当年老夫因故身陷一处绝地,被困近二十年。待脱困而出,急赴紫禁城时,惨案已然发生,凶手早已不知所踪…老夫迟来一步,抱憾终身。”
他的语气中带着难以言喻的沉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