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学名张好古 > 第626章 真定危急

第626章 真定危急(1/2)

目录

激战半日,清军在城头炮火与城外团练的夹击下,伤亡惨重,始终未能靠近城垣半步。清军将领见广平府城坚难破,且守军士气高昂,深知难以攻克,若继续强攻,只会损失更大。无奈之下,清军只得下令撤退,转而对广平府周边的乡村进行劫掠。

清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奸淫妇女,无恶不作。乡村百姓深受其害,纷纷逃往城中避难。程世昌知府得知后,一面下令打开城门,接纳逃难百姓,一面组织游兵与团练,趁清军劫掠之际,进行袭扰,解救被掳百姓,夺回被抢物资。

游兵与团练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昼伏夜出,不断袭击清军小股部队,使得清军劫掠受阻,不敢久留。

此后数日,清军在广平府四野乡村劫掠,却始终未能再对府城构成威胁。城中守军则抓紧时间休整,补充兵力与物资,加固防御工事,以防清军再次来犯。士民们同心协力,城中秩序井然,粮草充足,士气高昂。

十二月十一日,清军接到调令,需前往广宗方向与主力会合。至此,这支侵扰广平府及所属邯郸县等地的清军右翼部队,才彻底撤出该区域,向广宗方向撤退。广平府及邯郸县的抗清保卫战,历经十余日,终以守军胜利而告终。

此次保卫战,广平府及邯郸县军民在程世昌、李培等官员的带领下,上下一心,同仇敌忾,凭借简陋的武器与坚固的城防,成功抵御了清军的猛烈进攻,斩获颇丰,保卫了城池与百姓的安危。

俞宝、伦彝、徐佩铉等儒生士子,放下笔墨,拿起刀枪,用鲜血诠释了“忠义”二字;薛广居、马应麒等基层官吏,恪尽职守,勇挑重担,为守城立下汗马功劳;无数乡绅百姓,自发参战,出钱出力,展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

十一月十二日,右翼清军的侦探骑兵借着晨雾的掩护,潜行至真定城郊。他们乔装成流民,游走于四乡八里,仔细探查城防布署与兵力虚实。

经过两天的潜伏侦察,清军探明真定城内守军空虚,城头巡逻士兵稀疏,城防工事年久失修,显然缺乏足够的防御准备。这一消息迅速传回清军大营,右翼清军主将当即决定把握战机,整合东西两路兵力,同时驱赶此前掳掠的大批百姓作为前驱,连营数十里,浩浩荡荡向真定城杀来。

彼时的真定城,守备力量极为薄弱。城中仅有的兵力,是井陉兵备道下辖的额兵一千一百人。

这些士兵中,老弱病残占比不小,武器装备也多为陈旧的刀枪弓矢,火器匮乏,且缺乏实战演练。

面对清军即将到来的大规模进攻,城内守军人心惶惶,百姓更是扶老携幼,四处寻找藏身之处,城中一片慌乱。

关于此次围攻真定的清军兵力,后世存有争议。真定府上报说是,清军“有四五万之众”,但这一数字显然存在夸大之嫌。回溯此前战事,右翼清军攻破长城关口时,倾尽全力也未超过三万人马。

此次深入内地作战,粮草补给困难,且需分兵驻守沿途要地,能集中于真定城下的兵力,推测约在两万五千人左右,但即便如此,相较于真定城内的千余守军,仍是绝对的兵力优势。但是也不确定,因为还有投降的汉奸以及那些不顾羞耻的带路党。

就在真定城岌岌可危之际,千里之外的太原府属徐沟县境内,一支风尘仆仆的军队正疾速行进。这是奉命进京勤王的陕西巡抚孙传庭所率部众,包括一千精锐骑兵与五百火器步兵。

孙传庭素有“当世良将”之称,治军严整,用兵果决,其所部秦军更是崇祯朝为数不多能与清军抗衡的劲旅。此次接到勤王诏令后,孙传庭即刻点兵启程,日夜兼程向北京进发,希望能尽早抵达京畿,抵御清军攻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