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真定危急(2/2)
十一月初九日,当孙传庭大军行至徐沟县时,兵部加急咨文送达军中。文书措辞急切:“如过真保,有敌骑抄掠,即望相机出奇截杀。”咨文明确告知,清军已进逼真定、保定一线,沿途常有敌骑四处抄掠,若孙传庭所部经过该区域,需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作战,主动截击清军,以缓解当地防务压力。
孙传庭阅罢咨文,眉头紧锁。他深知真定乃京西南门户,一旦失守,清军便可直逼保定,进而威胁北京安危。
如今真定城防空虚,清军大兵压境,若坐等自己按原计划取道紫荆关入京,真定恐已陷落。身为将领,保境安民、驰援危城乃是天职。
略加思索后,孙传庭当机立断,下令改变行军路线:原定取道紫荆关的计划即刻废止,全军转向井陉方向疾驰,务必赶在清军攻破真定之前抵达,与城中守军内外夹击,击退来敌。
军令一下,秦军将士即刻调整方向,骑兵在前开路,火器步兵紧随其后,踏着泥泞的道路向真定疾驰。
寒风中,战旗猎猎作响,士兵们的脚步声整齐而坚定。他们深知,前方的真定城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而自己的驰援,或许就是这座城池最后的希望。
此时的真定城内,守军已得知清军即将攻城的消息,兵备道官员一面紧急组织百姓加固城防,一面挑选精壮士兵登上城头,准备殊死抵抗。
城中百姓也纷纷自发参与到防御中来,青壮年搬运砖石、架设滚木,妇女们则烧水做饭、缝制旗帜,全城上下弥漫着悲壮的气氛。所有人都在期盼着援军的到来,期盼着奇迹的发生。
而在真定城外,清军的大营已连绵数十里,营帐林立,炊烟袅袅。数万清军将士摩拳擦掌,准备对这座守备空虚的城池发起总攻。
一场兵力悬殊的攻防战,即将在真定城下拉开帷幕,而孙传庭率领的援军,能否赶在城破之前抵达,成为了这场战事最关键的变数。朔风凛冽,战云密布,真定城的命运,正悬于一线。
十五年十一月十六日,朔风卷着寒沙掠过晋冀边境的官道,孙传庭率领麾下轻骑踏着残雪,终于抵达山西平定县柏井镇。
连日疾驰的马蹄印嵌在冻土上,尚未及休整,两封火漆封口的求援文书便被快马递到中军帐前——一封来自直隶巡按张懋熺,一封出自井陉兵备道李九华,字里行间满是焦灼:清军铁骑已围困真定府五日,城防岌岌可危,城中粮草将尽,军民固守待援,望孙公星夜驰援,迟则恐城破人亡。
孙传庭捏紧文书,眉头紧锁,他深知真定乃畿南要冲,一旦失守,清军便可长驱直入,危及京畿,当即下令全军暂缓歇息,清点军备,准备继续东进。
十八日黎明,晨雾尚未散尽,孙传庭的兵马已抵达获鹿县。此地距真定不过数十里,空气中已能隐约嗅到战火的硝烟。
他刚在县城临时设下的营帐中落座,便又有一名浑身尘土的信使跌撞而入,手中高举着真定府的加急告急文书:“孙大人!清军连日猛攻北门,城墙已多处塌陷,守将派人拼死突围求援,再晚一步,真定就守不住了!”信使声音嘶哑,甲胄上还沾着血迹,显然是历经死战才冲出重围。
孙传庭接到如此消息,当即传令下去,派出数队精锐哨探,分路探查清军的布防、兵力及围城态势,同时下令全军饱餐一顿,备好干粮饮水,待哨探回报便即刻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