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孙传庭部援真定(1/2)
十九日拂晓,哨探陆续回报:清军主力集中在真定城北、东两面,营帐连绵数十里,围城兵力约有数千,且仍在不断增兵。
孙传庭不再迟疑,翻身上马,抽出腰间佩刀直指东方:“将士们!真定危在旦夕,百姓身家性命系于一线,随我疾驰驰援,破敌解围!”话音未落,他麾下一千五百名精锐将士齐声应和,声震四野。
这支兵马是孙传庭精心操练的劲旅,虽人数不多,却个个盔明甲亮,士气高昂。队伍如一支离弦之箭,沿着官道向真定方向疾驰,马蹄声急促如鼓点,卷起漫天尘土。
一路急行,夜幕悄然降临。当天夜里一鼓时分,真定府的轮廓终于在夜色中显现,城墙上的火把如繁星点点,隐约可见守军在城头焦急眺望的身影。
就在部队即将抵达城下之时,前方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和呐喊声——原来是清军的哨探正在城外巡逻,猝不及防与孙传庭的先锋部队撞了个正着。“杀!”先锋官大喝一声,挺枪跃马直冲上前,麾下士兵纷纷拔刀出鞘,与清军哨探展开激战。
夜色中,刀光剑影交错,喊杀声划破夜空。清军哨探没想到援军来得如此之快,一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仓促抵抗片刻便节节败退。
这场小规模的遭遇战虽未伤及清军根本,却极大地鼓舞了士气。真定城头的守军远远望见城外援军杀到,还击溃了清军哨探,顿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守城的将士们原本疲惫的眼神瞬间燃起斗志,纷纷挥舞着兵器呐喊助威,城防之上的气氛一扫连日来的压抑,士气益振。
孙传庭勒马于阵前,看着城头振奋的守军,又望向清军退去的方向,眼神坚定——这场真定解围之战,才刚刚拉开序幕。
十一月十九日,朔风卷着寒云低掠真定城头,保定巡抚张其平自唐县星夜驰援,终于率军抵达这座被清军环伺的孤城。
此前数日,真定已屡遭清军游骑袭扰,城防将士日夜戒备,张其平的到来,不仅为城中增添了兵力,更让军民之心稍稍安定。他甫一入城,便与督师孙传庭共赴城楼勘察敌情,只见城外旷野上隐约可见清军营帐的轮廓,寒鸦在枯树枝头聒噪,更添几分肃杀之气。
二十日拂晓,天色未明,清军数队哨骑借着晨雾掩护,悄然靠近真定城南郊,往来窥探城防虚实。
城上哨兵察觉后,立刻鸣锣示警。孙传庭闻讯,当即披甲跨马,亲率麾下精锐骑兵开城追击。战马嘶鸣着冲破晨雾,马蹄踏过结霜的土地,溅起细碎的冰碴与尘土。
清军哨骑见明军来势迅猛,不敢恋战,掉头便跑,孙传庭率军紧追不舍,一路向南疾驰十余里,直至追至清军主力营帐外围,见对方已有防备,方才勒马回师——这一番追击,既挫败了清军的窥探图谋,也向敌军彰显了明军坚守的决心。
至二十一日,清军自围城以来,几番试探攻城均被明军顽强击退,城下尸骸枕藉,城上箭石如雨,眼见真定城防坚固、军民同心,破城已是无望。
当日午后,清军阵中升起撤军旗号,各部营帐陆续拔起,大军循着南向的官道缓缓撤退。然而,这并非全然的溃败,而是另有图谋。
邸报记载:“崇祯十一年十一月,国朝兵进正定、自行唐、拔灵寿、过获鹿、井陉等县破张村堡而返”,这段文字清晰勾勒出清军撤退后的行军轨迹:他们并未远离,而是转而将兵锋指向真定邻近州县——先是突袭灵寿,继而挥师井陉,同时分兵围困南面的获鹿,并对真定府东部诸县展开攻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