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8章 督师卢象升进驻真定(1/2)
卢象升攥紧了手中急报。他麾下兵马虽经连日转战已显疲惫,却皆是精锐之师,此刻闻听清军动向,将士们早已摩拳擦掌,欲要疾驰山西,将这股来犯之敌驱剿出境。
可就在他即将下令整军开拔之际,帐外忽然传来两声急促的求见,保定巡抚张其平与真定巡按张懋熺联袂而至,面带忧色地出言阻拦。
“卢督师,万万不可轻动啊!”张其平一进帐便急声说道,“如今邻近的获鹿县仍被清军围困,城防已数次告急,全凭督师麾下兵马在侧牵制,敌人才未敢全力攻城。
您若此时率军西行,清军一旦察觉后路空虚,必然掉头复返,以获鹿县如今的兵力,根本无力抵御,届时城池失守事小,北直隶腹地恐将再遭兵燹!”
张懋熺亦上前一步,补充道:“督师,探报虽言清军不日将全入山西,但眼下尚有部分兵力仍在北直隶境内徘徊,其意图未明。我等辖区内州县防务本就薄弱,若您率军离去,这一带便成无防之地,万一清军声东击西,趁虚而入,我等如何向朝廷交代?”
卢象升沉默不语,帐内的寒气仿佛更重了几分。他深知二人所言非虚,获鹿县的安危与北直隶的防务紧紧相连,自己麾下兵马是这一带唯一能与清军抗衡的力量,一旦离开,后果不堪设想。
他望着舆图上北直隶与山西交界的密密麻麻的标记,心中纵有驱敌报国的壮志,却被现实的枷锁牢牢缚住——清军尚未完全退出北直隶境内,腹背之患未除,他实在不敢贸然起行,将身后的疆土与百姓置于险境。烛火映着他凝重的面容,一声重重的叹息,消散在呼啸的寒风之中。
时任兵部尚书、宣大总督的卢象升,此时也因为情报的缺失,而举棋不定。他肩负着督师讨贼的重任,于漫天风雪中坐镇真定,调度各路兵马阻截清军。诸多事情都需要他来做决定。
彼时军情紧急,瞬息万变,卢象升虽知麾下兵力本就捉襟见肘,却也不得不根据前线态势做出分兵部署。
他先是传下将令,命大同总兵王朴率领八千精锐将士,星夜驰援倒马关——此地乃晋冀咽喉,一旦有失,清军便可能长驱直入山西,后患无穷。
紧接着,又令宣府总兵杨国柱率军奔赴藁城之南,构筑防线,防备那些尚未完全东进、仍在周边游弋的清军余部,以防其趁虚突袭,打乱全局部署。
与此同时,总兵虎大威则奉命接替王朴的防务,留守获鹿一带,稳固后方防线,确保粮草补给通道畅通。一番调遣之下,当卢象升抵达真定府治所时,身边可供直接调度的兵力已仅剩两万。
这两万将士皆是疲惫之师,连日奔波征战,早已人困马乏,按兵法常理,此时最忌分兵,当集中兵力固守待援,或寻机与清军主力决战。
可面对清军四处劫掠、战线绵延数百里的复杂情势,卢象升深知被动防守只会坐以待毙,即便兵力匮乏,也只能咬牙做出分兵扼守要地、互为犄角的决断,只求能拖住清军攻势,为后续援军到来争取时间。
然而,此时的战局判断却出现了致命偏差。不仅卢象升本人误判了清军的战略意图,以为其劫掠日久、补给渐乏,即将从山西北返草原,就连远在京城的内阁中枢与兵部衙门,也被同样的情报误导,做出了一致的判断。
张好古收到的邸报中便明确记载了这一情形:“于十一月二十二三等日,中枢屡阅各地塘报,其间多有‘奴营尚在真定境内游弋,前锋哨骑已至获鹿、井陉一带,其行军苗头显系奔固关而去,欲从山西境内北撤’等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