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0章 生机盎然的唐海(2/2)
“唐海电力富余,苦于消纳;京都电力短缺,影响发展。两地相距不足两百公里,架设高压线路,无论从成本还是损耗来看,都是最优解。这是共赢,更是急您之所急。”
副市长听得频频点头,困扰京都已久的拉闸限电问题,似乎真的在这一刻看到了解决的曙光。
他当场拍板:
“董市长,你这个想法非常好!我立刻安排京都投资发展集团与你们具体对接,尽快推动!”
带着这份沉甸甸的承诺,董远方志得意满地踏上了归程。
四月芳菲尽,董远方感觉仿佛按下了一个无形的加速键,所有工作都进入了令人振奋的快车道。
他马不停蹄地出席了唐海石化和北方船舶重工两大超级项目的奠基仪式,铲土落定,预示着千亿级产业集群的诞生。
紧接着,他又代表市政府,与大滨市造船工业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重组唐海三家船厂,组建唐海市船舶工业集团。
唐海市造船业重组尘埃落地,标志董远方的产业结构调整战略开了张。
而牵动无数市民心的二环路项目,也在董远方三令五申的催促下,终于破土动工。
在开工仪式上,他面对镜头和市民代表,言辞恳切,甚至带着几分自责:
“‘遗留问题,干一件少一件。’二环路,十年前就已提出规划,直至今日才正式开工。我们为此感到激动,更感到深深的愧疚与责任。请全市人民监督,两年内,这条路,必将如期贯通!”
上次慕容瑾离开后,董远方又跟海壳水泥进行了多次洽谈,最终海壳水泥入股唐海水泥厂,成立新唐海水泥公司,海壳控股40%,唐海国资委持股60%。
同时,海壳水泥并购新晨、玉安两家水泥厂,成立西亭海壳水泥公司;
华信集团旗下的建材公司也收购了乐南县和化州市的两家私营水泥厂,组建唐海华信水泥公司
唐海市原本分散的五家主要水泥厂,被高效地重组为三家实力更为雄厚的三家大公司,完成了资源整合,在资金、管理、技术等方面全面升级,成功重塑了唐海的新核心产业。
继造船业之后,董远方算是再下一城,水泥产业成为董远方推动的唐海市产业结构调整的第二份杰作。
与此同时,金融棋局,也落下关键一子。
经过多轮艰苦谈判,唐海银行的组建方案终于尘埃落定:注册资本30亿,唐海市财政局出资10亿,占股40%,确保了唐海市政府的主导权;唐东新区财政局出资5亿,占股18%;引入华信银行出资10亿,占股30%,冀州银行出资5亿,占股12%。
依托华信银行带来的专业经验与金融资源,这家注册于唐东新区金融核心圈的新银行,定位清晰:
“立足唐海,辐射周边,优先支持唐海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
唐海银行挂牌成立当天,市产业结构调整基金的3亿启动资金便第一时间存入,表明了董远方的支持态度。
随后,市里各局委、唐东新区各单位的对公业务,也纷纷与之开展合作。
春风拂过唐海,一片生机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