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嫁接(2/2)
“那就我不再打扰您了,祝您一路顺风!”
酒馆老板转身走回吧台,一如之前那样,拿起一个酒杯,用毛巾擦拭起来。
指节却因为过于用力而明显泛白。
背对着两人的眼神随之下沉,仿佛能瞥见其中流淌而过的无数思绪。
又过了一会儿,等到坐在大厅角落的两人不再关注自己,才招手叫过来一个侍者,让他代替自己看守柜台。
然后脚步急促,匆匆忙走出了旅馆。
……
……
与此同时,橘园。
“那天冬天特别冷,果园的收成也不好,我发了高烧,躺在床上连眼睛都睁不开。”
站在夏南和玛格丽特身前,衣着朴素的少女回忆着她那个至今难以忘怀的雪夜。
“爸爸妈妈都快要急疯了。”
“那个时候,摩恩爷爷还不像现在这样……看起来总是很累的样子。那天晚上,他听说之后,连厚袍子都没来得及披,就提着灯深一脚浅一脚地跑到了我家。”
“听父亲说,那天他听到敲门声打开房门的时候,摩恩爷爷的胡子上都凝出了冰渣。”
“他跪在我的床边,向万物之母祈祷了整整一夜……当然,也可能没有这么长时间,毕竟他是一位强大而让人尊敬的牧师,可能只是挥了挥法杖。”
“总之,到了天亮的时候,我的热病奇迹般消退了,可摩恩爷爷还不放心,他说……”
少女模仿着老牧师那沉稳而坚定的语气。
“土地的病根没了,但苗子还弱,需要用最好的养分滋润才行。”
“然后,您猜怎么着?”
少女的眼中闪着光。
“他冒着还没停的风雪,一个人走到这片被冻得硬邦邦的橘园里,找到了那棵曾经最为壮硕,当时却已经快要枯死的橘树,用他那柄随身携带的匕首,小心翼翼地切下了一根最为健壮的枝条。”
“他当时是这么说的,‘把这根枝子,接到你家那株最精神的树上去,它的生命就会流过这接穗,如同万物之母的恩惠抚过孩子的身体。’”
“‘从此,这树便与你孩子的生命相连,病害永去。’”
“第二年,这根嫁接的枝条活了,结出的橘子格外香甜,我的病也再没有复发过,原本瘦弱的身体一年比一年结实。”
阳光洒落在少女沁着汗水的红润脸庞上,笑容比蜜糖桔更加甜美。
她转过身,轻轻抚摸着橘树粗糙的树皮,动作温柔仿佛触碰亲人的手臂。
“摩恩爷爷说,这不是什么魔法,是生命循环的道理。”
“我听不太懂,但他为了我这么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孩子,愿意冒着风雪趁夜赶来……镇上的人都说,他是一个真正把教义种在心上,落于实际行动中的好人,一位真正值得尊敬的先生。”
明媚温暖的阳光透过枝叶中的缝隙落在少女身上,随风摇曳的斑驳光影,像是为那位在广场匆匆一睹的老人镀上了一层耀眼的金边。
——一个不惜自身,践行教义的纯粹圣徒。
这一刻,夏南甚至因为自己之前将粉彩宝石的流传和摩恩牧师联系在一起,而隐隐感到罪恶感。
这样一位再善良不过,受到整个小镇人民爱戴的老人,真有可能是镇上所发生一切的罪魁祸首吗?
他不知道。
目光下意识往上。
顺着橘树饱经风霜,布满深褐色纵裂树皮的主干。
一段约莫成年人手臂粗细的枝干,以一种绝非自然生长,有些突兀的方式,与枝干融合在一起。
中间交界处隆起的扭曲组织,就像是一道已经愈合却仍然清晰可见的狰狞伤疤,将两个不同的生命体强行糅合。
少女口中的“奇迹”正从这道伤疤中长出,郁郁葱葱,旺盛的生机让它的叶片更为鲜亮油绿,枝头挂满了饱满诱人,如夕阳般橘红的蜜糖桔。
以“嫁接”的方式,或许留下了永久性的扭曲伤痕,但那株已经枯死的橘树,却也终究在另一个生命体上重获新生。
……
……
羊角镇中心,教堂。
来自天穹之上的明亮阳光被窗格与藤蔓状的窗棂分割成柔和的光斑,洒落在青石板地面之上,空气里充斥着干草和泥土的芬芳,夹杂光柱中飞舞浮动的微尘,让整个空间就像是一个温暖而静谧的午后谷仓。
教堂最深处,映衬着后方斑斓彩窗,【农业女神】裳缇亚的石制雕像,静立于祭坛之上。
并不是想象中神圣庄严、高高在上的伟大神明,雕像本身只是一位慈祥宁静的中年妇人。
穿着一件绣有各类植物生长模样的厚重丝绸长袍,藤蔓、花朵与叶片好似装饰般点缀在浑身各处。
双手微微向前,掌心分别托着几颗饱满麦粒,以及一株含苞待放的玫瑰。
就这么跪倒在女神雕像之下。
身着褐绿亚麻长袍,发须苍白的老人,眼帘下垂,嘴唇翕动,无声念诵着颂词。
“啪嗒。”
一阵急促而零碎的脚步声打破了教堂内的沉静。
来自“羊绒锈钉”,旅馆老板圆润的身体匆匆忙穿过大堂两边整齐排列的木椅。
喘着气,弯腰俯身,在仍保持着祈祷状的牧师耳边小声汇报了几句。
见对方微不可察地轻轻颔首,才松了口气。
以一种无比尊敬的姿态,小心翼翼地退出了教堂。
空气再一次恢复了宁静。
摩恩牧师始终没有抬头,只是静静地跪在女神的雕像之前。
恰逢云层飘动,来自头顶的明亮光线被遮挡小半。
方才将教堂内部照得通亮的日光,只剩下悠悠一束,自藤蔓窗棂中落下,将整个空间一分为二。
高大慈祥的女神沐浴在阳光之中,其身前虔诚的牧师却恰好处在这束光明的边缘,身体笼罩在阴影深处;
摩恩牧师脑袋低垂,面孔被阴影覆盖,看不出表情;
女神石雕眼眸凝固静谧,但原本那道自上而下,落在信徒身上的慈祥目光,此刻在光影衬托下,却仿佛多了一丝审视与怜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