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第608年:光和三年(1/2)
第611章第608年:光和三年
光和三年,春天迟到了很久。
冰雪停留在土地上,先是响应著农人素来的期待,将潜藏于其中的虫子冻死,然后又因为久久不化,给农人带去了未知的惶恐。
农人后知后觉的意识到,今年又是个雨水不够,冷热无常的灾年。
等倒春寒闹起来的时候,那裹挟著刺骨寒风的潮湿水汽,也吹的疫病在中原蔓延起来。
这更让百姓们本就艰苦的生活雪上加霜。
于是,他们开始向著贵人庄园的方向奔逃。
还是那个道理当今之世,土地并不缺少,对千千万万的平头百姓来说,缺少的是一块能让他们安心种地,繁衍血脉的地方。
即便怀抱著这样的想法,向贵人的庄园奔去,很有可能沦落为后者圈养的牛马,但希望藏匿下更多人口,在皇权无法影响到的地方,打造起自己小小王国的世家大族,还是会对牛马们温柔一点的。
毕竟人口还没有富足到被称之为「矿产」的地步,他们还需要大人生小人,为自己的子孙做储备。
所以,在贵人的仁慈大度下,牛马们对于安宁的祈求,还是有机会实现的。
至于会有牛马自己不愿意生的情况出现?
那只能说明抚育者没有水平了,诸夏的后裔,有著世间一等一的耐性,一等一的勤勉,若是能让这样的族群,都不愿意去繁衍后代,壮大枝叶,还不足以证明肉食者的残忍吗?
「要多多的招人!」
「要多多的耕耘!」
「要多多的储备!」
「要多多的打造兵器!」
当某些贵人巡视完了自家的庄园后,对著负责管理的手下们这样说道。
他们背著手,抚摸著修剪精致的胡须,早夏舒爽的风将身上的丝绸长袍吹起,显露出无比的优雅高贵。
只是口中的话,却跟外貌十分的不符。
「朝廷越来越不行了,皇帝的做法也越来越荒唐,我家应早作准备。」
若天下会像前汉那样丧乱起来,那他家也应该早些积攒乱世之中的筹码。
倒没有争霸为王,坐拥天下的心思,但正如秦相吕不韦所言的那样:「立国家之主,所赢无数!」
只要他家在争霸天下的过程中,挣得一从龙之功,那家族的昌盛便能再延续几百年!
唉,做大事,总得未雨绸缪啊!
不过,世家们这样想,民间的万千人之中,自然也会涌现怀抱同样想法的豪杰。
前朝王莽之时,居住在新市绿林山附近,最后集结同乡壮士,悍然发动起义的王匡,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朝廷无能,官僚废物!」
「若这安稳局面当真不能保住,届时还得依靠咱们的能耐!」
大汉的万里江山中,有一些受过基础教育,对于事物见解更加敏锐的民众聚在一起,饮用了几杯浊酒之后,他们便关上了门窗,于幽暗的室内敞开了胸怀,诉说起对未来的忧虑。
而这样的场景,在越是靠近北地边境的地方,便越是频繁。
因为北边的鲜卑人时不时就要南下打草谷,当地的贵人们为了逼迫百姓涌入自己的庄园,为了从鲜卑人手中获得高价的马匹,对此也时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比不上大河以南,大江以北的世家豪强们对乡土的热爱一那里没有鲜卑人的侵犯,也没有高价马匹带来的诱惑。
其财富的主要来源,便是土地,便是人口。
因此那里若遭遇了灾害,当地的贵人在表面上,还是会想办法援助一下的。
哪怕他们心里仍想著纳官方登记的百姓为庄园私农,但不到万不得已,做事还是得体面一点。
从另一方面来说,若能经营出一个较好的名声,百姓指不定不用天灾,不用人祸,自己就会主动跑过来,成为庄园的一部分。
不过,总有一些人不愿意弯下腰板,对著贵人们卑躬屈膝,更不愿意放弃祖宗辛苦耕耘而来的田地房宅,钻入别人的圈舍里。
「聚合乡里的青壮,农忙时耕耘,农闲时操练————这样才能保住家乡和家人i
」
他们这样说著。
但有些人担忧道,「咱们没什么家资,这种事情该怎么做呢?」
那提议者拍著桌子回道:「没有家资,就不能想办法保卫乡里乡亲了吗?」
「咱们也是读过几年书的人,就算不连县里面的小吏都当不上,也得把学来的知识用起来吧!」
人既立于世,本就该做出一番事业。
这是大丈夫与生俱来的道理!
现在他们读了书,借著史册,借著师长,开拓了眼界,增长了能力与智慧,便更应该伸展下手脚,寻求出人头地,青史留名的机会了!
「事先不做好准备,来日等敌人贼匪的刀剑过来,等洪水蝗虫的灾祸过来,咱们家中的老小,又要去哪里躲避?」
那犹豫的人便不再说话,只狠狠点头,应和著这般道理。
正在高原搬砖的何博在忙碌之中,窥见了这种种场景,便啧啧说道:「世家在养私兵,乡民在搞团练,张角带著人在预备谋反————真是勃勃生机,万物竞发啊!」
要是最后打出一地狗脑子,让人捡了便宜,那只能死下来找祖宗哭去了。
「原来的秩序败坏了,人要求活,自然会想办法寻找出路。」
「总不能坐著等死吧?」
旁边指挥弟子叠砖垒石的两位老史官,也跟著随口回应。
他们对于人间的苦难,并没有太多的伤感。
因为亲笔书写的史册太厚,有太多太多的先例,已经让他们看得麻木了。
好在循环往复,终归是向上走的。
一时的动乱平息后,诸夏总会迎来新的繁荣。
许多死鬼坚信著这样的道理。
只是,在针对当今之世的情况,进行了一番乱世的推演后,有些死鬼却也生出忧虑来。
他们说:「中枢失能,地方势力却跌起不绝,若动乱兴起后,无法出现一位扫平天下的雄主,中原会像百年前的西海,会像五百年前的战国一样,陷入无休无止的征伐吗?」
至于周边那些蠢蠢欲动的蛮夷?
它们一向是不被生长在中央之国的君子们放在眼里的。
姬周时的疆土,尚且没有如今的辽阔庞大,人口尚且没有如今的丰富繁多,都能对蛮夷施以全方面的蔑视。
更不用说把蛮夷们当土拨鼠打的汉人了。
蛮夷但凡敢跳,君子就真的敢打!
也就是这两年陷于内耗,北境又有吃里扒外的无耻小人,这才给了鲜卑坐大的机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