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中平三年(2/2)
刘宏这几年的行动,不能被完全否认。
不然的话,如今大汉烽烟四起,朝廷哪来的钱粮物资,支撑起几路兵马同时作战?
皇帝可是不爱挣穷鬼钱的好商人!
只是战火蔓延的太迅猛,灭火的时间也拖得太久,使得他的努力,很快便被烧得干干净净。
那些原本由他亲手埋下的隐患,也随著战事的到来,得到迅速的爆发。
「这样就好!」
史道人从上帝口中,得知了真的有人,因此改善了生活,拥有了更多的,在这乱世中活下去的底气,便欣慰的露出微笑。
「张角的才能和心志,都要远远的超出我。」
「所以他想要救天下的人。」
「而我则是想要救一家一户的人。
如果连这一点都没有触及到,他只怕是要活成个笑话了。
何博没有安慰他,只是啃著煎饼大葱说道:「下辈子继续努力吧!」
起码比上辈子被弟子骗得,都不能回老家安葬,已经好很多了!
何博想起史道人的初始版本,那位曾经做过王莽老师的前汉大儒孔光,忍不住砸吧了下嘴。
「记得投胎投早点。」
要是像上辈子那样,在阴间放松个几十年,才定下「重新做人辅佐明君」的目标,然后排队又排个几十年————
别再度错过王朝的兴盛期,赶上它衰败的时候,至于对方这辈子为何会投身太平道?
那可不是上帝暗中操作出来的,今汉的上升通道被世家一屁股堵得紧紧的,想要迅速扬名,接近君王,加入道门,的确是一条捷径。
史道人只当这是单纯的提醒,没有深思。
他只是缩回了墙角,在皇帝刻意的遗忘下,静静的绝食而死。
事到如今,他已经没有话再对皇帝说了。
皇帝也没有对他动手。
可他听著外面的消息,见到不断送来监狱,与自己做伴的大汉将军们,还能如何呢?
死了也算清净了。
而皇帝听了他的消息后,只略微迟疑了一会,随即吩咐下去:「找个地方埋了吧。
不久,皇子刘辩也知道了这件事。
他对扶养过自己,还教导过自己一段时间的史道人,还是有些感情的。
于是他想要去见一见埋葬史道人的地方。
但这样的想法,只招来了皇帝的一顿训斥。
在宠爱起王贵人,并与之生下另一个儿子刘协后,爱情转移得很彻底的皇帝,便将曾经喜爱过的皇后何氏、长子刘辩,抛弃到了脑后。
等到何皇后因为嫉妒,趁著皇帝在西园与其他美人开无遮大会之时,将王贵人用一碗毒药送走后,皇帝对这对母子的厌恶,更加严重。
当然,这样的情感背后,也有著何氏的兄长何进,投靠了世家的缘故。
何进,原本只是一个屠户,靠著妹妹得到君王的宠爱,才得以登上朝堂。
皇帝本想扶持他作为天下寒门的表率,以招揽那些对世家不满的人才,紧密的团结在自己身边,结果,却是像鬼神,还有袁隗暗中点评的那样:
过于急切的提拔,只看对方的出身、能力,便天真的认为其必然会跟随自己,跟邪恶猖狂的恶人搏斗,那一定会在「人性」上,狠狠跌一个跟头。
谁能想到呢,何进这个屠户乍然而起后,不仅没有按照皇帝的心意,做他手里的刀子,反而事事跟著世家的脚步走,言行举止,都恨不得与世家一模一样,来证明何氏的「高贵」。
当年曾在中山国身上显露过的「皈依者狂热」,如今在这些被皇帝提拔起来的寒门身上,也得到复刻。
甚至为了表示自己与过去划清界限的决心,他们还转过身去,对同为寒门出身,却还没来得及被皇帝看上,捞一捞的后辈,给予沉重的打击。
那手法比起世家,还要简单粗暴许多。
毕竟后者还有请客、斩首、收下当狗这三个流程,先行上车的人却只想著将车门紧紧关闭,自己则是坐在汗血宝马拉的豪车之上,然后对著外面行走的人致以微笑。
这如何能让皇帝不感到生气呢?
他的本性,是很自负的。
幼年失去父亲,母亲也没有什么智慧与魄力,小小的刘宏,便撑起了家里的门户,通过各种索要钱财的方式,维持住了作为大汉宗亲的体面。
这样的经历,可比当今那些被士人吹捧出来的「神童」,要强上太多。
登基之初便成功政变掌握权力,更是让刘宏对自己,有种「天命所归」的错觉。
这是他坚信寒门一定会跟自己走的原因。
结果何进的所作所为,却让皇帝意识到:
有些事情,不是他想办就能办的。
有些人物,不是生来就要跟他走的。
但等他气恼的想要解决何进时,十分喜爱这个愚蠢屠户的世家,出手进行了阻止。
这样好的外戚,他们怎么舍得让其被皇帝废弃呢?
于是,皇帝只能将怒火撒到何皇后与刘辩的身上。
因著「外甥像舅」的缘故,刘辩这个长子,更是时常被他训斥辱骂。
何皇后对此没有一点抗争。
她瞧著身材健美高大,有著寻常女子不曾有的英气,性情却跟兄长一样唯唯诺诺,臣服于上位者。
凭借著皇后的身份,她敢毒杀王贵人。
可在皇帝面前,她也只会哭泣,祈求丈夫的怜爱。
她哪里敢为刘辩说话呢?
她甚至还迁怒刘辩,认为是这个孩子没有天赋,无法争得父亲的喜爱,导致了自己的失宠,完全忘记了,自己当年之所以能当上皇后,就是因为生下了刘辩这个皇长子。
刘辩被父母这样对待,自然养不出强势自信的性子。
他时常沉默,举止也有些畏缩。
只有史道人进宫,教导他一些道理经义的时候,能够放松一些。
因为史道人不会对他有什么要求,只希望这位有可能继承皇位的皇子,能够养成端正仁慈的品德。
但现在,史道人走了,刘辩还没办法去看他下葬的地方。
他只能躲在自己的房间里伤心,然后拿出一些值钱的东西,让一些能够出入宫廷,进行采买的宫人,带去史道人那里,为他装扮一下坟茔。
知父莫若子,刘辩能够猜到史道人埋骨之地的凄凉。
而等著宫人拿了东西出去,刘辩又听说弟弟刘协悄悄过来找他玩耍的事。
他抹了抹脸,便去兄友弟恭了。
虽然他们的母亲之间,有著深刻的仇恨。
就连接手了刘协养育任务的董太后,都怀抱著对何氏的恶意,连带著不喜欢刘辩这个孙儿,但两位小皇子却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在这座庞大老旧的皇宫中,在这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下,他们这对兄弟,有什么不亲近的理由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