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黄金家族,从西域开始崛起 > 第三百四十三章 渭水之盟,三国鼎立

第三百四十三章 渭水之盟,三国鼎立(1/2)

目录

长安城外的官道上,一队快马踏着尘土疾驰而来。

中间一人身着金国亲王服饰,个子很高,身影却略显佝偻。

尖嘴猴腮的脸庞上带着旅途的疲惫,看起来丝毫没有亲王应有的威仪与容态。

但他却正是金国卫王完颜永济。

勒住马缰,看着眼前熟悉的长安城郭,完颜永济长长舒了口气。

这一路快马加鞭,总算抵达了关中。

城门外,完颜纲率领着长安的官员与士绅们早已等候在此。

“臣完颜纲,恭迎大王。”

官员与士绅们也纷纷跟着行礼,一时间,城门在满是躬身的身影。

完颜永济翻身下马,摆了摆手,声音带着几分沙哑:“都起来吧,不必多礼。”

他笑呵呵的模样,目光扫过众人,没有丝毫亲王的威严,反倒像个寻常的老好人。

让不少士绅心中暗自嘀咕:“这便是陛下派来的卫王?看起来竟如此……和善。”

简单寒暄几句后,众人正准备簇拥着完颜永济入城,一名身着锦袍的士绅突然上前一步,对着完颜永济躬身道。

“大王,臣有一事要奏,请大王为长安士族与关中百姓做主。”

众人闻声望去,说话的是长安望族崔氏的族长崔明远。

所有人的神情都变得激动起来,唯有完颜纲脸色顿变,对着崔明远怒目而视。

“崔明远,你给我退下,大王一路舟旅劳顿,有什么事情以后再说。”

而崔明远却是直接无视了完颜纲的怒斥,依旧坚持说道:“大王,臣要状告完颜纲。”

完颜永济愣了一下,看了一眼两人,还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

毕竟发往中都的奏报都是完颜纲写的,怎么可能会自爆?

于是,完颜永济随意说道:“崔族长有话但说无妨。”

崔明远抬起头,目光直逼完颜纲,声音洪亮:“大王。”

“渭北之战,完颜纲身为统帅,却在战局危急时丢弃大军,独自带领精锐逃命,还用关中数万民兵做挡箭牌,让将士们白白送死。”

“如此贪生怕死、草菅人命之辈,不配担任大军主帅,请大王严惩完颜纲,另择贤能统领关中军务。”

这话一出,城门外瞬间炸开了锅。

其他士绅与官员们也纷纷上前,你一言我一语地揭发完颜纲:“大王。”

“崔族长所言句句属实。”

“我吕氏一族派出的一千民军,全是族中子弟,如今无一生还,皆是因完颜纲弃军而逃。”

“完颜纲不仅坑害民兵,还在关中大肆搜刮百姓口粮,导致关中百姓流离失所,罪大恶极。”

“请大王做主,严惩完颜纲,为死去的将士们报仇。”

一时间,弹劾的声音此起彼伏,完颜纲站在原地,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却没办法反驳。

他知道,自己在渭北用民兵做挡箭牌、独自逃命的行为,早已彻底激怒了长安士族。

那些民兵,都是士族们出钱出力组建的,士兵多是自家佃户或流民,将领更是族中最优秀的子弟。

本想让他们在战场上建功立业,搏个前程,却没想到全成了他逃命的牺牲品。

各大士族损失惨重,中坚一代几乎断层,对完颜纲岂能不恨?

前些天,北疆军甚至以被俘士族子弟的性命为要挟,让他们打开长安城门。

当时不少士绅冲冠一怒为儿郎,恨不得立刻开门,引北疆军入城除掉完颜纲。

可一来士族内部意见不统一,二来他们畏惧北疆“收缴土地”的政策。

没了土地,他们便失去了掌控人力物力的根基,去了北疆也只是任人宰割的羔羊。

三来士族私军已葬送在渭北,长安城内只剩完颜纲的军队,即便想反抗也无能为力。

他们曾多次上书朝廷弹劾完颜纲,却都石沉大海,如今见卫王到来,便再也按捺不住,想要借卫王之手除掉这个心头大患。

可殊不知,这个卫王就是个花架子货色。

完颜璟之所以在众多宗室中唯独信任他,正是因为他懦弱寡断、平庸无能,从不得罪人。

如今让他严惩完颜纲,他既没这个胆量,也没这个魄力。

完颜纲手握关中残军,若是得罪了他,恐怕会引发更大的混乱。

完颜永济听着众人的弹劾,脸上露出为难之色。

他干咳两声,摆了摆手,试图平息众人的情绪:“诸位的心情,本王能够理解。”

“渭北战败,将士伤亡惨重,本王也深感痛心。”

“但完颜纲将军坚守长安城,抵御北疆军,也算是有功之人。”

“至于弃军之事,或许有不得已的苦衷,待本王查明真相,再做处置不迟。”

“眼下关中局势危急,当以稳定为重,切不可因内部纷争,给了北疆军可乘之机啊。”

这番和稀泥的话,让士绅们更生气了。

官官相护这句话,是他们在平日里对那些贱民使用的,如今却是用在了自己身上。

本以为,他们这么多关中士族聚集在一起,能让朝廷慎重考虑。

没想到啊。

在女真人的眼中,他们这些所谓士族、世侯,不过是女真人养的一群狗罢了。

想要处置一个战功赫赫,手握重兵的将领,不过是痴心妄想。

不过为了防止这些人一怒之下献出长安城,投靠北疆,身后作为副使的礼部尚书张行简赶忙出来说话。

表示等北疆退兵之后,一定会补偿他们,不会让大金国的忠臣将士吃亏。

这一套威逼利诱之下,长安士族们算是彻底意识到了啥叫官官相护了,只能暂时吃下这个闷亏。

三日后,和谈开启。

双方大军列阵渭河两岸。

完颜永济站在南岸阵前,望着对岸战马昂首嘶鸣,杀气腾腾的北疆军,心脏不受控制地“咚咚”狂跳。

这是他第一次见到北疆军,传闻中的凶悍果然名不虚传,仅是那整齐划一的阵型与逼人的气势,便让他心生怯意。

但他也只能强装镇定,抬手理了理衣袍的褶皱,转头对身边的完颜纲问道:“完颜将军,这北疆军……平日里作战,也是这般威势吗?”

完颜纲脸色凝重,想起此前与北疆军的交锋,语气中带着几分忌惮。

“大王有所不知,北疆军不仅威势骇人,行事更是奸诈狠毒,且极为记仇。”

“臣曾派去三批和谈使者,结果全被北疆军砍了脑袋,只因渭北之战前,臣曾杀过一名北疆使者。”

他顿了顿,语气中满是懊悔:“后来臣才明白,那根本是北疆人的陷阱。”

“他们故意放出西平府叛乱的假消息,引诱咱们关中军北伐,其实北疆军主力根本就没回援西平府。”

“可他们却一直拿‘杀使者’这事当借口,执意报仇,手段狠辣至极。”

“三批使者都被砍了脑袋?”

完颜永济听得脸色瞬间惨白,双腿都有些发软,生怕自己这次也会被北疆军一刀“噶”了,连尸首都回不了中都。

可他身为金国和谈正使,根本没有退缩的余地,只能硬着头皮咬牙道。

“既……既然是双方约定好的和谈,他们应当不会贸然动手,本王……本王且去会会他们。”

按照约定,两国大军都驻扎在渭河两岸两百丈外的安全范围,完颜永济整理了一下衣袍,带着十余名使团成员,小心翼翼地踏上了连接两岸的石桥。

而北岸,李骁正骑在一匹黑马上,目光锐利地望着从南岸走来的完颜永济。

他此次亲自前来,不仅是为了和谈,更重要的是想亲眼看看这位金国卫王到底是个什么货色。

按照历史轨迹,如今的金国皇帝完颜璟会在两年后病逝,且此前生下的五个儿子全已夭折,仅剩两名嫔妃怀有身孕。

届时,完颜璟会将皇位暂时传给看似老实敦厚的完颜永济,还会留下遗诏:若嫔妃生下皇子,便将皇位传回自己子嗣。

可权力的诱惑足以改变任何人,李骁几乎能预见后续的结局——完颜永济一旦尝到权力的滋味,绝不可能轻易放权。

届时,两名嫔妃要么离奇死亡,要么被迫出家,甚至会被污蔑“假孕”“流产”,而完颜永济则会心安理得地坐稳皇位。

所以,下一次北疆军东征,所要面对的金国君主,便是眼前这位看似平庸的卫王。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李骁准备亲自观察,摸清完颜永济的脾气性格。

而在李骁身后的北疆谈判队伍中,除了鸿胪司参军胡立、宋国使臣苏师旦,还有一个身着北疆军百户甲胄的年轻人。

正是李骁曾经的书吏李书荣。

此时的李书荣身上,书卷气淡了许多,多了几分北疆将士的彪悍,还凭借战功顺利升任百户。

此次和谈,李骁特意将他带在身边,就是为了让他增长见识。

毕竟在金州老汉人年轻一辈中,李书荣是少有的能文能武之才,李骁自然重视对他的培养。

而此刻的李书荣骑在马上,看着李骁的背影,小声对身边的胡立说道:“胡参军,我以前从未参与过与敌国的谈判,心里有点紧张。”

“一会儿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要是说错话了可怎么办?”

胡立闻言,忍不住笑了笑,拍了拍他的肩膀:“不用紧张,一会儿你看我脸色行事便可。”

“要记住,两国舌战,看似凶险,实则有章可循。”

“最重要的是注意言辞,既要保持雅量,懂礼貌、讲客气,彰显我北疆的大国气量。”

“又要守住底线,不该让步的绝不能让,让对方知道咱们不是好欺负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