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儒道狂书生 > 第783章 出师无名

第783章 出师无名(2/2)

目录

诸国朝廷可以跟陆正慢慢耗,但他们这些世家耗不起。

因为陆正弄出来的各种事情,让世家大族们还受到朝廷的打压,加上世间的各种舆论非议。

陆正与新国、王朝、宗门、世家……

几方势力如果耗下去,最先倒下去的是谁显而易见。

想到这些,中年人就有些头疼。

面对敖渊的疑问,中年人低声解释道:“朝廷师出无名,不好对新国用兵,只能由我们这些家族来做……”

敖渊挑了挑眉,心想这些人族做事还真是讲究脸面,都要斗争个你死我活了,还扯什么面子,师出有名?

中年人又道:“其实新国也不算威胁,只要诛灭了陆正,一切问题都可以解决。”

“再者,新国当地还有不少势力的代表,你们东海龙族不也有人在那边嘛。没有必要针对新国行动,以后我们可以直接接手那边,能获利良多。”

敖渊笑而不语,心里不禁暗自摇头,这事都还没有成,已经开始分割利益了。

他看向中年人,有些怀疑眼前之人到底还是不是圣人之后。

敖渊不动声色,不紧不慢道:“老夫考虑一下。”

中年人闻言道:“没有问题,但希望前辈早些给答复。”

敖渊开口道:“你们计划什么时候动手?”

中年人低声道:“还在召集各方强者,人数足够的话,便可以行动了。时间暂未定,但我们希望前辈能够加入进来,到时候或许都不用出手,只需压阵……当然,只要能出面,好处是不会少的。”

中年人眼神闪烁光芒,“当今世间天数变化无常,未来大势模糊不清。这是一个机会,难道前辈真想让自己的族人后辈一直待在东海这种地方?你们故土可不在这里。”

敖渊闻言闪过一丝精芒。

中年人拱了拱手,轻声道:“前辈高瞻远瞩,晚辈也无需多言,晚辈先行回去,在临淄静候前辈。”

中年人又手一挥,放下一个沉甸甸的礼盒,转而飘然远去,很快就消失不见。

敖渊看了看中年人离开的地方,又看向身边的礼盒。

不用打开,他就能感知到其中放了什么东西,是本属于他们龙族的重宝。

虽说当年取走此宝和归还此物的不是一批人,甚至两者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但敖渊总感觉有点不舒服。

本就是他们龙族的东西,现在又送还回来,他还得表示感谢不成?

敖渊轻声道:“东西在你们手里藏了这么多年,老夫都还不知晓呢,现在倒是拿出来了。”

敖渊冷笑一声,幽幽道:“儒家圣贤归天而去,选择那个年轻人,还真是做对了。什么圣贤世家,一代不如一代……”

还想让他去对付那个年轻人,敖渊还没蠢到掺和进去。

哪怕让他选择站队,他也不会选某些家族。

说来,这些年也不见那些世家来此献什么宝。

倒是龙族的年轻一辈去了太平域之后,总能带回来新的文化和事物来改善龙族。

敖渊也接触过不少来自于太平域的文化知识。

“时代在往前,守旧的势力终究会被淘汰……”

敖渊低声喃喃,转而缓缓起身,遥看向西方天际。

他一挥手,将周遭的东西收了起来,转身向着龙族的聚集地而去。

他打算召集龙族高层商定一些事,之后便去诸国看看情况,琢磨一下形势如何。

如果有必要的话,他也不会坐视不管。

毕竟敖渊也清楚,事关天下大局,没有谁能真正置身事外。

要是一直想着中立的话,到头来两边都讨不了好。

……

“最近各地区一切安稳,出了一些小型的治安事件,没有出什么特别的乱子。”

青婉查看着各地汇报,“各地区的人员往来记录,来来去去的,反而是多了不少新人,都是听说咱们这边立国成了正道正统过来的人……”

青婉摇头晃脑道:“可惜我们这里的位置还是太偏僻了,要是在天下的中心位置,其它地方的人才来新国也更方便。那样的话,怕是天下王朝的普通百姓都能来我们这里。”

青婉想一想那个画面,都感觉不得了。

但新国地理位置太偏,能一路来到新国这边的人,那都不是一般人。

旁边的陆正不免笑道:“若是在天下的中心,别说立国了,最开始占地都占不了。”

能在这里占据这么广阔的地域发展,也是因为这里的特殊性。

换了个地方,压根都难以复刻。

青婉琢磨道:“也是,算是有利有弊吧。好在这几年我们也向外输出了一些人才,带动了整个天下的思想进步。”

最近的话,陆正他们还向魏国佛门挑明了一个身份。

作为佛祖在世间的代言人,他们允许魏国佛门的僧人来太平域进修,在通过考核之后,可以获得更高的身份认证回去魏国管理寺庙,协助官府治理地方。

当然在新国之内依旧是限制僧人随意传法,给民众谈佛论经受地区部门管理。

在一众佛门高僧经过青婉以真经赐福之后,大家都毫不犹豫认同了陆正和青婉在佛门的地位,并且回去之后就选派优秀的弟子来到新国学习。

魏国朝廷方面,元焘默认了这种行为。

他清楚这算是三赢的局面,那些佛门中人去到新国历练进修,也是在帮助地区搞建设。

等那些僧人学成归来,都是一批批人才,对佛门和朝廷而言有利。

但朝中有人担心陆正和佛门走得太近,到了一定程度可能鼓动佛门推翻魏国王朝。

元焘确实有想过这样的问题,但当下的局面,他也没法阻止一些形势。

他只能争取自己做得足够好,带领魏国百姓富强,民心所归,又何谈被人颠覆一事。

他只将那些可能的隐患当作一种奋斗的压力。

作为一国之君追随陆正的脚步,争取不落后太多,这样就不会失败出局。

他可不想重蹈覆辙,和自己的父皇元嗣一样。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