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鹊桥会(1/2)
皇帝和皇后一个为名、一个为利,再加上之前黛玉忽悠他们的种种理由,难得有一件事客观上能利国利民,同时又可以给他们带来额外的好处,因此商量之后决定,索性就把这种未婚男女直接相看的模式办成常例。
而且未必一定要限制是年龄超过二十岁的未婚男女,男子束发之后、女子及笄之龄,但凡是尚未婚配的,只要愿意花些银钱,都可以参加类似的活动。
两人还打算继续以皇后的名义推行此事,慢慢的在州、府、县三个层级都举办类似的活动,由各地的官府参考黛玉的成功经验主办,并且把推广这种新模式的实际效果列入地方官员的考核标准。
只要跟那些官员的官职升迁挂上钩,就不必再担心他们会阳奉阴违、虚与委蛇了。
就算到时候免不了还会有人弄虚作假,但皇城司的探子们也不是吃素的,随便抓几个典型惩治一番,就可以杀鸡儆猴,让地方官员不敢再玩忽职守。
而且说到底,这种新模式主要是为了彰显皇室的恩典而存在,顶多会让一些恪守礼法的老学究们有些看不顺眼,却不会真正的触动各级官吏和地方豪绅大户的利益,因此想要在全国各地推广起来,难度也并没有那么大。
即便每次活动能赚点小钱,但也不至于像盐税那样让人眼红,直接到了不惜一切、铤而走险的地步。
既然以后要办成常例,自然要有相应的工作场所和人员配置,为此,皇后免不了又召黛玉入宫,询问她的意见。
黛玉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替她出谋划策,其中也夹杂了不少自己从后世学来的私货,只是小心翼翼的掩盖了自己的真实目的,并没有把提高女性地位、实现男女平等的想法摆在明面上。
依照黛玉的建议,此事日后虽然是由各级官府负责进一步推广,但却未必要让官吏们亲自负责。
毕竟术业有专攻,地方官员们绝大部分都是正儿八经的科举出身,自恃读书人的身份,又怎会心甘情愿的操持这种百姓之间男婚女嫁的世俗之事?
倒不如将各地的官媒聚集到一起,成立一个独立于各级衙门之外的专门机构,负责这些男女姻缘之事。
这种专门机构的办事场所不需要太大,常驻的办事人员也不需要太多,只要能维持日常的运转就行。
每到要举办类似游园会这样的大型活动的时候,完全可以向各地衙门借调人手,反正也不过是短短几天的时间,对衙门的正常运行不会带来太大的影响。
皇后对黛玉的意见深以为然,酝酿一番之后,便将她所提议的专门机构定名为鹊桥会,先在京城拨了一处皇家所有的宅子作为办公地点,又找了最有名的官媒坐镇。
不过因为这些官媒压根就不了解新模式的运作方式,所以皇后又钦点了黛玉作为鹊桥会的总负责人。
当然,黛玉毕竟只是个小姑娘,也不好在这样的机构里担任真正的职务,因此只是暗地里挂个顾问的名义,可以随时随地对鹊桥会的事务提出各种意见和建议,还可以继续主办接下来的活动,直到那些官媒们完全了解新模式的运作并且可以上手为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