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九边异动(2/2)
朝中的文臣却觉得目前在边境上只是出现了一些小打小闹,犯不着把事态扩大化,以至于劳民伤财。
毕竟枪炮一响,黄金万两,虽然冷兵器时代打仗不像后世那样动辄耗费巨资,但抽调这么多的青壮劳动力赶赴前线,同时还要筹措粮草和军饷,同样会对大夏朝的经济带来深远的影响。
何况北方的蛮夷十分狡猾,首领的王庭都设在草原的腹心地带,还会经常迁移,不是蛮夷的自己人,压根就找不到准确的地点。
因此,这场仗就算打赢了,也不可能全歼蛮夷,最多能消灭一些他们的有生力量。
最可恶的是,每到这种秋去冬来、草原上的日子难过的时候,蛮夷都会把主意打到大夏的身上,而被他们派来打头阵的,也多半都是一些老弱病残。
这些人口原本就是蛮夷在日子难过的严冬需要抛弃的负累,因此在打仗的时候作为炮灰也毫不心疼。
但这就会苦了跟他们对敌的大夏,即便耗费相当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打赢了这场仗,可能也只是斩杀了几千炮灰,蛮夷的青壮仍然很好的保存着,到了第二年又可以卷土重来。
所以文官们的看法是,与其主动出击,不如加强防御。
一方面是把太靠近边境的百姓往回迁,免得成了南下打草谷的蛮夷刀下的冤魂,与此同时,也可以让蛮夷抢掠不到想要的物资和人口,无功而返。
另一方面则是派人检查和修补前朝修筑的长城,最好能够加固加高,从而御敌于国门之外。
只要长城能够把九边一带全都围起来,擅长马上作战的蛮夷面对这坚不可摧的城墙,也就只有望风兴叹了。
设想的虽然很好,但无论是让百姓从早就已经熟悉的地方迁移还是修筑长城,都需要有大量的钱粮打底,否则拿什么雇佣民夫、弥补百姓的损失?
至于武将们所提议的直接开战就更不用提了,那打的不是仗,压根就是金山银海的直接往里填,要是不能速战速决,日子拖得久了,甚至能够把整个大夏朝给拖垮。
反正无论怎么做,想要解决九边的问题,银钱都必不可少。
可是,根据户部报上来的国库存银,勉强只够发放到年底的官员俸禄,还要留下一笔钱以备不时之需,否则一旦出现重大的灾情或者急需用钱的时候,国库里却拿不出一点银子,那就焦头烂额了。
换句话说,不管朝堂上的文臣武将们吵得再凶,国库里的银子却压根就不足以支撑他们所提出的任何建议。
因此,昨日在朝堂之上,众人吵了半天也没得出一个结论,最后只能悻悻而回。
在上书房读书的这些二代们,就是在家里听了父祖辈的唠叨和抱怨,这才得知了九边异动的事情,私底下也免不了同伙伴们议论纷纷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