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重生90之千亿财富从摆地摊开始 > 第1134章 赵兰彻底好转了

第1134章 赵兰彻底好转了(1/1)

目录

“去!”赵兰立刻点头,眼睛亮晶晶的,“我得去看看屋顶的弧度对不对,上次跟你说的‘要像刚卷起来的浪花’,别做成死水的样子。”

杜泽无奈地摇摇头,对张弛吩咐:“让司机备辆越野车,路不好走。”他看向赵兰,“最多两小时,看完就回,不然李医生该打电话催了。”

工地的扬尘很大,张弛递来的安全帽上还沾着水泥点。赵兰戴上安全帽,踩着长靴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到别墅样板间。推开大门,海风从落地窗涌进来,带着咸腥味扑在脸上。她走到露台,指着远处的防波堤:“这里要种一排抗风的棕榈树,既能挡挡浪,又能给露台遮点阴凉——夏天坐在这儿喝茶,总不能被晒得睁不开眼。”

施工队长在一旁记着,赵兰忽然弯腰捡起一块碎瓷片——是她特意让人定制的海洋主题瓷砖。“这种瓷砖的釉面要再处理,不然容易积灰。”她把瓷片递给队长,“让厂家重新烧一批,就说按我的要求,要‘像鹅卵石一样光滑’,不然保洁阿姨得天天擦,多累。”

杜泽站在客厅中央,看着墙上的浪花浮雕,那是赵兰亲手画的底稿。他想起她怀孕初期吐得昏天黑地,却还趴在床上改图纸,嘴里念叨着“这块礁石的线条不对”,心里又软又疼。

“累了吧?”他走过去替她摘下安全帽,拂去她发间的灰尘,“差不多该回去了,医生说你不能累着。”

赵兰抬头看他,脸上沾了点灰,像只调皮的小猫:“再看最后一个地方,那个海洋主题的儿童乐园。”她拉着杜泽的手往小区中心走,阳光透过脚手架的缝隙落在她脸上,映得她眼底的笑意比海浪还亮,“我特意让人从三亚运了白沙子,你摸摸,比港城的细多了。”

杜泽望着她被风吹起的发丝,望着她脚下泛着金光的沙粒,望着远处翻涌的海浪,忽然觉得所有的语言都多余了。他走过去,在漫天飞扬的沙粒中抱住她,声音轻得像海风:“好,都听你的。”

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海境”项目的土地上。赵兰靠在杜泽怀里,看着工人们忙碌的身影,轻声说:“等这里建好了,我们就住最前面那栋,推开窗就能看到日出。”

杜泽低头吻了吻她的发顶,鼻腔里全是海风和她发间的香气:“嗯,还要在露台上装个秋千,你可以坐着看一整天的海。”

远处的塔吊还在转动,带着金属的轰鸣,却盖不过赵兰轻快的笑声:“还要在儿童乐园旁边种棵椰子树,等安安长大了,让他摘椰子给我吃。”

“好啊,”杜泽笑着应,“到时候我爬树,他递篮子,你在底下等着吃。”

风穿过脚手架,带着海浪的气息,把这些细碎的话语吹向正在生长的楼房,像给这片海洋梦境,埋下了无数个温柔的伏笔。

第二天,下午,刚午睡起来的赵兰就踩着拖鞋跑到厨房,鼻尖凑在砂锅上方深深吸了口气——砂锅里炖着的陈皮老鸭汤正咕嘟作响,香气混着晨雾里的海腥气,在空气里酿出一种踏实的暖意。

“闻着就香。”她回头对走进来的杜泽笑,眼底的光泽比窗外的浪尖还亮,“李医生说我这几天胎像稳了,能喝两口汤了。”

“小心烫。”杜泽拿过隔热手套掀开砂锅盖,白汽腾起时,看见汤里浮着的陈皮——是程华从京都寄来的三年陈,说“理气安胎,比港城的新皮好”。

“我下午想去油麻地。”赵兰盛了碗汤,小口吹着气,“上次在杂志上看到,庙街有家开了四十年的云吞面,说竹升面是老板凌晨三点起来捶的,汤底熬了八个小时。”

杜泽挑眉:“你这刚好转就想吃重口的?李医生说要清淡……”

“就尝一口嘛。”赵兰拉着他的手腕晃了晃,眼底带着点狡黠,“再说了,我现在走路都不晃了,精神好得很,去逛逛老街怎么了?”

她这话说得不假。前阵子被孕吐折磨得脱形,如今反应彻底消了,脸颊慢慢丰润起来,连走路都带着轻快的劲头。杜泽看着她眼里的期待,终究没忍心拒绝,拿起电话拨给张弛:“备车,不去公司了。”

下午的油麻地像被打翻的调色盘。庙街两旁的霓虹灯还没亮,铁皮搭成的食档已经支起了摊子,穿蓝布褂子的阿婆正蹲在路边摘菜,竹筐里的芥兰带着新鲜的泥土;卖鱼蛋的大叔挥着长勺在锅里搅动,咖喱汁溅在铁锅上,发出滋滋的声响。

赵兰拉着杜泽的手挤在人群里,眼睛亮得像藏了星星。“你看那个!”她指着街角的糖画摊,摊主正用融化的麦芽糖在青石板上画龙,糖浆滴落的瞬间,被风一吹凝成透明的丝,“小时候在港城住过一阵子,保姆阿姨总带我来买糖画,每次都要等那个画孙悟空的。”

杜泽让摊主画了只海豚,递到她手里:“慢点吃,别沾到衣服。”他看着她小心翼翼舔着糖画的样子,忽然觉得比签下任何并购案都踏实——这些烟火气里的细碎瞬间,比会议室里的报表更像生活。

走到云吞面摊前时,老板正抡着竹升在案板上捶面,竹升两端的铜箍在阳光下闪着光。“靓仔靓女,两位?”老板笑着擦桌子,塑料凳被擦得锃亮,“今天的鲜虾云吞刚包好,要不要试试?”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