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8章 南极科考团待遇(2/2)
零下80摄氏度的严寒、深厚的积雪和永久冻土,让普通的拖拉机和卡车纷纷“罢工”。
当时的北极科研研究所向科研机构提出建议,研制一款专为这种极端环境设计的专用交通工具。
这一科研任务被交由哈尔科夫的两家企业承担:一家是飞机制造厂,另一家是马雷舍夫运输机械制造厂。
两家企业仅仅用了三个月便造出了第一台样车,他的基础是AT-T牵引车,而AT-T本身则采用了T-54坦克的零部件。
图:AT-T重型火炮牵引车
设计人员将底盘加长了两个负重轮,安装了更加宽大的履带和带有大型雪地抓钉的履带板。
就这样,“哈尔科夫恰卡”诞生了,它的正式型号为“产品404C”。
随后,奥拉维尔递给了孙志伟一本说明书,上面是“哈尔科夫恰卡”的性能参数和设计图纸。
作为全世界第一款全地形车,它的设计理念只有两个:力量与舒适。
“哈尔科夫恰卡”整车重量达35吨,长度为8.5米,宽度为3.5米,高度接近4米,通体由硬铝合金打造。
引擎盖下是一台V型柴油发动机,功率为520马力,而在使用增压器的情况下,竟可达到惊人的995马力!
1959年,第一批五辆哈尔科夫恰卡抵达了南极洲,同年,哈尔科夫恰卡带着一个16人的科考队开启了一次著名的探险。
在南极零下76度的低温下,迎着十几级的狂风,跋涉2700公里,成功抵达南极点。
在这次成功的远征之后,哈尔科夫恰卡特种车成为苏联各南极考察站之间的主要运输工具。
它们承担着运送设备、食品和人员的任务,连接着六个毛熊南极基地。
其中一些车辆甚至一直服役到2008年——这意味着它们在极端环境中服役了超过半个世纪!
是什么让哈尔科夫恰卡如此坚固耐用?
首先,它采用了经过验证的军用技术组件:来自T-54坦克和AT-T牵引车的部件。
这为其提供了极高的强度和可靠性。
其次,宽大的履带增大了接地面积,使单位面积上的压力极小,从而即便在松软的雪地中也不会陷车。
而它独特的保温系统和内部设施不仅让乘员可以长途跋涉,还能在车内长期居住。
两人一边讨论一边打开车厢,随后,孙志伟就发现,哈尔科夫恰卡里面竟然配备了一个完整的生活舱。
它的总面积达到28平方米,内部设有8个床位、一个小厨房、卫生间、无线电台和供暖系统。
它的内部生活舱比起孙志伟在阿美莉卡购买的房车更加宽敞。
为了方便维修,工程师甚至在内舱地板上直接开了一个直通发动机的检修口,以方便在极地环境中进行发动机的检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