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3章 潜伏(1/2)
说到“超空泡鱼雷”,就必须提到“空化”和“超空化”现象。
它的原理也很简单,当物体在水中高速运动时,在固体和液体的交界面上,压力会大大降低,有时甚至会产生接近真空的负压。
此时,即使是常温下,局部的水也会沸腾,形成低压的微小气泡。
在周围水压的作用下,这些气泡急剧崩溃,并伴随产生强大的冲击波。这便是“空化”现象。
如果利用喷嘴,在适当位置向空泡部位注入空气或燃气,则空泡的负压将变为正压,形成一个较大型的筒状空洞,包围着鱼雷。
这种现象就叫作“超空化”现象,而“超空泡鱼雷”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造出来的。
众所周知,物体在空气中的移动速度比在水中快。
当鱼雷周围都是空气的时候,它就相当于在空气中移动,速度当然就特别快。
“暴风雪鱼雷”就是这样一款鱼雷,它在水中的移动速度可以达到200节(370公里/小时)。
这速度在水中简直碉堡了,1秒钟前进100米,1公里外的目标,10秒命中。
它的缺点有两个,一个是它只能像子弹一样直线射击,另一个是因为鱼雷携带的燃料有限,它的射程很短。
但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款可以作为杀手锏的致命武器。
现在这款武器是毛熊独有的,连阿美莉卡那边都没有研究出同款鱼雷。
国内现在更是连“超空泡理论”的基础都没有完全掌握。
孙志伟相信,只要把这6枚“暴风雪鱼雷”运回去,家里的科研专家们肯定会欣喜若狂。
现在,“共青团员号”潜艇的主体已经被他拿到手了,但他还需要去寻找那个弹射出去丢失的的救生舱。
因为船体的两处缺损中,被炸开的船体裂缝还可以通过重新焊接来修复。
但如果少了一大块零件,那可就要让国内的专家们抓瞎了,因为他们都不知道丢了的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之后,又花了两天时间,他才在几公里外的海底淤泥里,找到了丢失的弹射救生舱,至此打捞行动才算告一段落。
刚才他已经看到了,原本应该被水泥封存的“共青团员号”,并没有被按计划封存处理,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但现在,他需要给已经消失的“共青团员号”残骸,提供一个合理的失踪理由。
孙志伟想了想,就将目光投向距离沉船位置不远处的一个深海海沟。
刚才他已经试着用空间探了一下,却没有探测到海沟的底部,由此可见这条海沟有多深。
这让他想起了上次,他在直升机上灭了爪哇潜艇时采用的办法。
这次,他还可以故技重施,不过,有这条海沟在,他的计划又简单了许多,连深沟都不用自己挖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