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 > 第861章 磨刀

第861章 磨刀(1/2)

目录

如果按照欧洲文化中“黄色”的含义,“黄种人”这个词几乎可以被比作“可耻的人”,“奇”视的意味不言而喻。

可为什么林奈要这么做呢?

答案很简单,说难听点,就是为了趋炎附势而已。

瑞典地处北欧北端,地理位置偏僻。在欧洲,他就是个边角的小弟,长期遭到欧洲其他国家的歧视。

追溯到维京时代,他们就是一群野蛮人而已,像西班牙人等国家一向都觉得北欧人不算人。

而这种“边缘”的身份,便会使得瑞典特别希望得到欧洲主流社会的认同。

因此,当整个欧洲开始流行对亚洲人,特别是中国的负面消息后,瑞典自然会甘当“马前卒”,开始调整国内对中国的态度。

林奈就是那个时代之下的一道缩影,代表的恰恰是很多瑞典人希望通过“侮辱中国”,来赢取西方主流社会“掌声”的扭曲心态。

不过,自从二战结束之后,欧洲开始重建时,在二战中保持中立的瑞典首先承认了新中国,这让两国的关系在近期一度还算可以。

可惜,这个尚好的局面不会太长。

因为,如果瑞典的小国心态不改变,等苏美分出胜负后,瑞典必然会再次像当年林奈那样,做出趋炎附势的选择。

2020年的时候,阿美莉卡皮尤研究中心曾通过数据研究分析,弄清楚了现在,哪个西方国家民众最讨厌中国人。

最终的结果出乎所有人的预料,没错,就是瑞典。

根据研究数据显示,当时有超过85%的瑞典民众对中国感到十分厌恶,这一数据远超所有的西方国家。

当然,我们必须看明白,瑞典跟我国其实并没有什么根本性的利益冲突。

瑞典人的这种态度,更多的是因为各种影视、报刊和媒体的恶意引导。

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也简单,只要打破瑞典人的信息茧房就好了。

随着我们单方面免签政策的推出,越来越多的外国自媒体人士亲自来华,真实地报道中国,为瑞典民众提供了更全面的视角。

所以,现在瑞典人的厌恶态度正在得到改变。

当然,我们必须要认识到,这是对他们过往认知的颠覆,其过程不会一帆风顺,其结果也不能一蹴而就。

但这种信息茧房一旦被打开裂缝,永远都再难以弥合,未来总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的。

所以,我们只需要坚持自己正确的道路,相信时间会给出答案!

——

孙志伟在瑞典首府斯德哥尔摩下了飞机后,就与麦克斯韦教授告了别。

麦克斯韦教授知道他要赶时间,也没有挽留,两人就在布鲁马机场分道扬镳。

后面他还要去三个地方,分别是莫斯科东方400公里,高尔基市的《红色索尔莫沃造船厂》;巴伦支海沿岸的摩尔曼斯克港海军基地;以及列宁格勒海军部造船厂。

其中列宁格勒是最容易去的地方,因为哪里是一个旅游城市,从60年代起,列宁格勒就开始欢迎友好国家的游客前去旅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