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 > 第877章 先富起来的人

第877章 先富起来的人(1/2)

目录

如今改开已经有8年,社会变化太快了,连坐飞机也不是什么难得的事情了,很多企业家都在国内飞来飞去。

只是孙志伟知道,这些人还不是真正的企业家,他们能起得来,很多人第一桶金的来源都经不起细查。

上面现在的政策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带动大家共同致富”,这是国家制定的长远规划,也是亿万中华儿女为之努力的美好愿景!

那么,先富起来的都是哪些人呢?

孙志伟坐在机舱里,看着舱内那些戴着墨镜西装革履的所谓企业家们。

他们这些成功人士大致可以分成好几类,一类是生意人。

古时候,做生意的人在社会上没啥地位,这种看法已经延续了好几千年。

这种观念深深扎根在人们心里,无形中左右着大家的决定。不是每个人都有胆量走上经商这条路。

生意人中也要分两种,一种是白手起家被迫走上这条路的普通人。

他们大多数都是没有工作的待业青年,为了吃饭,这条路他们是不得不走。

这些人大多数是从个体户起家的,78年第一年就有14万人注册为个体户。

在改开头几年,他们才是市场的主流。

这批人不说大富大贵,大部分人是挣到钱了的,其中少部分成为了后世的优秀企业家。

另一种是有底气的,主动踏入的这条经商路的人。

他们能够抛下稳定的铁饭碗,主动选择当个商人的,在这个年代叫做“下海”,这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决心。

当然,除了勇气,还要有底气。

能做出这种决定的人,大部分都是有点把握的聪明人。

其中一种是技术流,他们有的掌握着市场上稀缺的高级技能,比如各种高级技工,研究员等人。

这类人群以知识分子为主,他们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常常能够洞察细微之处,巧妙利用机会获得丰厚回报。

他们的技术不可替代,只要有胆量迈出这一步,大部分都能够凭借独有的技术获得初步的成功。

另一种是人脉流,他们大部分属于二代类的青年,在他们的背后有家族的人脉和初始资金的支持。

这些人只要能把人脉圈子搭建好、疏通好关键环节,就能靠信息不对称和价格差距赚得盆满钵满。

赚到钱后,他们又会把钱投到拓展人脉和发展主业上,这样财富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不知不觉间就冒出来一批又一批的商界大佬。

最后一种是那些无所畏惧的冒险者,他们敢于豁出去拼一把,不管结局如何。

这类人要么一鸣惊人,要么输得精光,对他们来说,根本没有回头路可走。

有没有依靠勤劳致富获得成功的呢?

那肯定有。

就像《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安,他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制砖上,靠着这门手艺打拼出一片天地,最终过上了让人向往的好日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