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1章 代号909(2/2)
赵厂长似乎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赶忙问道:“韩工,咱们不是说好了么,这事情就到此为止。”
那位刚才说话的韩工这时候却沉默了,孙志伟却注意到,这位韩工不时的用眼角的余光,看向旁边一位戴眼镜的老工程师。
他顿时明白了谁才是这里的主导,于是就将目光转向那位戴眼镜的老工程师道:“这位老同志怎么称呼?”
赵厂长闻言赶紧介绍道:“这是咱们厂资格最老的高级工程师王总工。”
“王总工留下4号船是想要干什么呢?”孙志伟直接开门见山,懒得跟他们绕圈子。
5艘潜艇全部都在船厂,但是船厂是不知道这5艘潜艇的来历的。
所以,为了方便称呼,就给这些潜艇做了编号,分别是1-5号船,其中“科斯特罗马号”就是四号船。
那位王总工似乎没料到才一开始自己就暴露了,顿时眉头都皱了起来。
孙志伟没等他回答,就接着道:“4号船上面的主要技术基本上在1-3号船上都有,唯一的区别就是反应堆。”
“但船厂用的反应堆不是都由‘九〇九基地’提供的么,厂里应该没有研究反应堆的能力,这么做又有什么意义呢?”
王总工没想到面前的这位孙同志这么了解潜艇,也没想到孙志伟连‘九〇九基地’都知道,一时间也愣在了当场。
孙志伟说的‘九〇九基地’,其实是一个位于青衣江畔川渝大山中的一个绝密基地。
(资料来源:国防科技工业局官网)
它是国内核动力工程的摇篮,专门从事反应堆的研发工作,核潜艇的“陆上模式堆”就是在那里研究成功的。
五十年代咱们的立国之战刚刚打完,继美苏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后,美国的第一艘核潜艇和苏联的第一艘原子能破冰船也相继服役。
核能的快速发展及其应用,极大地震撼了刚刚摆脱战火不久的新中国。
58年,荣元帅提出了一个《关于开展研制导弹原子潜艇的报告》的报告。
老人家发出了豪迈的誓言:“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随后不久,八千军民就深入群山开始了基地建设。
无数科研人员天南海北的聚集到那里,隐姓埋名钻进了大山中,从零开始了第一代反应堆的研发工作。
当时,绝大多数人在接到任务时,并不知道要去哪里,要去干什么,只知道一个代号叫909。
“909在什么地方?不知道。到909干什么?不知道。但我知道,祖国需要我。”
他们对外的唯一联系方式就是留在当地机关小院里的一个信箱。
九〇九基地跟罗布泊的马兰基地是两条不同的平行线,但都是国家核力量的摇篮。
深山老林里面的生活条件可想而知,因为没有干净的饮用水,很多地表水喝了都要拉肚子,肠胃病是基地里的常见病。
后来大家都用明矾处理水缸里的水,经常一缸水喝完,水缸底部都会留下厚厚一层泥浆。
明矾处理水最简单,一缸水打好后,用明矾在水缸中绕着缸壁摩擦转圈。
一般一缸水也就转个1分钟就够了,这种净化水质的方法全国到九十年代都在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