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能加杠杆的提货卷(2/2)
运粮商人之所以看上这盐钞,就是看中了这“垄断性稀有资源”的“提货凭卷”的特殊功能。无论凭盐钞换盐,拿来出售,还是直接买卖盐钞,其中都能获取巨大利润。这盘口?那叫一个只赚不赔。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这“盐钞”还不是法定的货币,充其量,就和咱们现在的超市“提货券”是一个概念,面额是写的有,但是最终解释权在发行单位。
盐钞的话,也是一个同理。只不过是提的货是国家垄断性质的稀有资源。
然,这“盐炒”在市场也是不能直接流通,因为私自买卖,官府也会抓。如此倒也算个安稳。
但是,到了哲宗这朝,情况就慢慢的发生了改变。
这“盐钞”虽不能流通,但是,要急着用钱怎么办?
于是乎,便由此生出了各种“盐牙人”从中协助交割。
但这“牙人”逐渐多了虽说是个方便。但是,有时候这省时、省力、又省事的“方便”也不全都是个好事,主要是从业的人员繁杂,这坑蒙拐骗的事,也是个时有发生,于是乎就派生出了一个信誉的问题。
倒是个与时俱进,各地便有了各路商会组建的“牙庄”。
说是“牙庄”,所含业务也是个包罗万象,其中也包含了兑现“盐钞”的业务。
而后,到得元符年间,这些“牙庄”又联合钱庄一起,联合提供“盐钞”的货币汇兑业务,甚至还可以提供以“盐钞”作为抵押的贷款服务。
这就相当于将那原先暗地里的私盐买卖打明牌了,彻底不装了!
于是乎,不过数年,就逐渐形成了现代金融机构的雏形。
那位说了,北宋那会就有这事了?
诶,你还别不信,相国寺的“长生钱”其中重要的业务之一就是信贷。而且抵押物也是很简单,那叫一个但凡值点钱,当时就给你放贷!更不要说这国家信誉作背书的“盐钞”了。
然,朝廷看到盐钞印刷方便,而且制作成本低廉,倒是个省时省力见效果快之良策。
于是乎,便开始大量派发,以缓解边境军队的经济压力。
后果么,那也是个显而易见的。
以致彼时民间的实际用盐量为四十二万席,朝廷印发的盐钞,却高达九十万席。
这是什么概念?就是实际用量的一倍还多。
这意味着什么?这就相当于现在的央行发行基础货币,银行通过存贷将基础货币放大,整个货币投放背后的抵押物,其实就是政府垄断的稀有资源。
商人图利,本性也!
怎么能“少干活赚大钱,不干活也赚钱”?那是他们千百年来上下求索的主要精神依赖!
经过几番的试探,其中致富密码终于被他们发现了。
居然能和边境官员协商,从而达成一个创造性的协议——虚报运粮成本。这一下两边都能赚钱了,何乐而不为?
于是乎,这原本扭扭捏捏两厢暗通款曲之事,渐渐的变成了一个不能成文的江湖规矩。
勾结就可以牟取暴利!这事谁不干谁他妈的缺心眼!
况且,那粮草本就是个日销货,即便是发现少了,也不好拿了罪证。
拿贼要赃,捉奸见双,你总的让我站一头吧?你这一点证据都拿不出来,凭什么定我的罪?
于是乎,朝廷明知这里面的弯弯绕绕,也是个挠头。怎的,老虎吃天,无从下口!
虽多次派员督查,然,也就是个去了也就去了,转上一圈看个热闹。
然,但是被那商人借了势,将这官员巡查做了一个“风浪越大鱼越贵”之势。
于是便又是一个变本加厉,哄抬物价。无形中又加了一个杠杆进去。
生生作出来一个督查、边军、商贾,三边配合均有利可图的局面来。
三方相互配合,以至于参与运军粮的商人,居然能拿到数倍于成本的“盐钞”。
而负责收购“盐钞”的金融机构“牙庄”见这盐钞大有泛滥之势,便也开始折价收购。
一条龙的服务倒是少去了不少中间环节。这样具有“国有专营稀缺资源的凭证”性质的“盐钞”就变成了一个牟取暴利的金融手段。
“牙庄”手里堆积了大量的“盐钞”倒不急着买卖而获利,而是通过“盐钞”为抵押和钱庄进行货币的存贷。
那钱庄亦是一个生猛,且不回看着大把的盐钞砸在自己手里,于是乎,便有各种各样的小道消息传来,竟然让那盐钞的价值忽上忽下。
一国货币来说,怕的不是不值钱,或者是汇率。最让人害怕的是不稳定。忽上忽下的,肯定有人低收高出。
你却去想,今天你这百十万还能买辆车,经他们一倒腾,没准也就是两个烧饼钱。
诶?这就好看了。
白居易曾有诗云“物以稀为贵,情因老更慈”且是个至理名言。
充分说明了商品供应、需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
如果这一商品归属于金融市场道理也是一样。
不过这里的“物”并不是实实在在的东西,而是各“牙庄”、“钱庄”给予众多商家之间,那看不见摸不着的“制度”或是“服务”。
然而这种“服务”是没有任何标准去度量的。
然,世人图利,那叫一个没够,这玩意儿跟抽大烟一样,有时候比抽大烟还过瘾。稍微不注意就容易过度。
而对付这种人性贪婪,那得需要制定专门的法律来进行约束的。
无法即无天,若没人管了,便是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牙庄”与那“钱庄”再次联合,直接控制盐钞的票面价格。
于是乎,一场金融风暴便在北宋愈演愈烈,而后,竟是犹如黄河泛滥,而一发不可收拾。
这也是北宋第一次经济危机的雏形。盐钞,亦是正常通货膨胀的始作俑者之一。
说这蔡京拿着这个玩意干嘛?
倒是有他的考虑。
此时,所经历的,是因朝廷在没有准备金的情况下,进行货币超发引起的全国性通货膨胀。
这个经济危机现在的表象,却是早在神宗朝熙河开边已经形成的雏形。
然,反复三朝,经二十八年,终于大观四年末便呈爆发之势。
彼时天觉相当国,虽是“大革弊事,改当十钱以平泉货,复转般仓以罢直达,行钞法以通商旅,蠲横敛以宽民力”。
然,经过一番夯里琅珰的一通操作。最后,居然拔毛拔到本就所剩不多的皇帝头上。
上书言:“加以管束”
那小暴脾气,就差揪着那文青官家的脖领子喊:
“你他妈的给我克制一下!没事干别去做些劳民伤财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