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伏笔(1/2)
今儿端午,不用上朝。
贤王一早进宫,晌午时跟明顺帝用了一顿端午家宴。
明顺帝看上去红光满面,越发精神矍铄。
安王还在禁足,淑妃便以身子不便为由没有出席。
四皇子随着大军去抗倭,自然回不来,昭阳跟着宋皇后一脸不情愿地坐下了。
宋皇后想让昭阳主动说些好话哄明顺帝开心,怎奈这孩子性子如今十分倔强,她自小被宠坏了,总是要求别人来哄自己,就因为得了明顺帝几句训斥,便当场使性子,让明顺帝十分尴尬。
自那之后,明顺帝对她也只是寻常,再不复之前。
眼见宋袭野回朝,宋皇后便要请圣上赐婚给昭阳,可是眼下见昭阳这样不识大体,宋皇后也很头疼。
说也说不得,骂也骂不得,更舍不得动手打。
今晚明顺帝带了刘贵人参加宴会。
曲嫔也罕见带了六皇子出席。
六皇子个子见长,最近他读书十分用心,见到贤王,立刻粘了上去,就连用膳也坐在一起,一副十足的兄友弟恭画面。
贤王面带微笑,礼仪周全。
面对明顺帝时不卑不亢,却又恰到好处地展现君臣之礼。对待六皇子和昭阳公主,又是一副关心弟弟妹妹的好兄长。
今日他还特意给昭阳准备了一条五彩丝线,说是端午的小礼物。
昭阳兴致缺缺地接了,这副样子看得明顺帝皱了皱眉。
贤王一笑了之。
曲嫔在一旁暗暗观察,只见贤王身量挺拔如青松,身着亲王冕服,自带沉凝之意。气质越发旁人不能比,越来越觉得贤王有帝王之相。
刘贵人觉察到她打量贤王的目光,与她快速交换一个眼神。
曲嫔在后宫无权无势,只有一个皇子,是她保命的根本。
只等再过三年,便可出宫建府。几个月前,刘贵人与她在御花园偶然遇见,一来二往,居然也成了可以往来的朋友。
宋皇后派人盯了几回,发现二人只是坐在御花园聊天,私底下并无往来,便放松警惕,没想到过了几日,明顺帝从承露台出来,便去了曲嫔的寝殿。
第二日宋皇后得到消息,气得后槽牙都快咬碎了。
因此她看刘贵人越发不顺眼,总想找机会除掉她,可惜她最近因为四皇子和昭阳公主的事实在是分身乏术,无暇顾及太多。
后宫那种地方,一旦有人开头,势头便遏制不住。
后宫位分低的妃子们,看到有利可图,变着法子与刘贵人交好,宋皇后屡禁不止,气得她这几日犯了头疾,已经休养了好几日。
席间,明顺帝与贤王说了几句沿海一带倭寇的事,出乎他的意料,贤王居然侃侃而谈,明顺帝很满意,贤王说的这些,与他所想无异。
明顺帝夸赞他几句,贤王却一脸谦虚,说这些都是听内阁大臣徐阶和杨荣两位大人的见解,并非他一人所想。
这份谦虚的态度让明顺帝更加满意。
不自大,不妄自菲薄,甚合他意。
当日端午家宴结束,贤王出宫时,得圣上身边大太监相送。
贤王对这位大太监一直以来都是恭敬有加,大太监笑眯眯地把他送出了宫门。但凡宫里伺候皇帝的太监,都知道贤王是个和蔼的主子。
宋袭野此次驱逐倭寇速战速决,只把倭寇驱逐出城便带兵回了京城。
水战不比陆战,他谨记宋大将军说的话,在没有摸清倭寇实力前,不可冒进。
沿海一带地势不比内陆,这次回京后,还是要好好从长计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