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还不够快(2/2)
“有道理啊。”
“我看少年宫也可以改飞行班嘛。”
“……”
唐文看着意,接受力度这不就强了不少么?
悄悄溜进后台,正准备出门上车他却发现钱临安的车挡在面前。
上车,抵达最近的507所,穿过首批航天员的训练区域后两人进入一间会议室,里面已经坐了几个人,见状连忙起身打招呼。
经典的会议室,以及新潮的投影仪白板,幻灯片封面就是神舟一号。
“有意思啊。”
唐文饶有兴致地坐了下来,这大概是专为他准备的画饼PPT(误)了。
手持无线遥控器的臧复仁还有些紧张,虽然他在学术和技术方面有自信,但载人航天商业化……这实在是个众且新颖的赛道。
但不做又不行,上次唐文欲言又止后,几人分析他很有可能会试图从毛子那里想办法。
考虑到正式接触大概率会碰或者被毛子狠狠坑一把,极大概率盖金会动用龙组私下的力量,而国内极度不期望毛子内部又发生什么乱子波及自身。
加之唐文提出的阿波罗孵化登月计划已经进入深度探讨阶段,飞船和空间站相比起来还不算什么。
而臧复仁今天的任务是:证明航天局有能力完成目标。
“即使按照现有产能,长征2号F一年的极限产能可以达到6发,实际在完成首发试射后可以稳定在年产3到4发左右,所以火箭产能没有制约。
而神舟飞船理论上需要前两次发射进行验证,于神舟三号完成全状态试飞无误后可正式制定生产程序,一年产能2到3发。
盖金所需的两艘飞船和一艘空间站,预计将分别在2002到2003年完成制造并发射。”
臧复仁在上面,唐文在化。
神舟一号发射时间预计在99年6到7月,神舟二号发射时间00年2月,神舟三号00年9月发射,神舟四号预计01年5月发射,神舟五号预计01年9月发射。
其中神舟一号到四号全部为无人实验飞船,一号验证返回技术和基础结构,二号验证全舱系统,三号模拟载人状态,四号则是检验可靠性。
前三艘飞船会依次制造,若神舟三号完全成功,则会同时建造神舟四号和五号,待四号飞船测试完成就择机发射五号执行载人飞行任务。
而为盖金建造的三艘轨道器也将在00末开始建造,普通版飞船预计02年初发射,加强版飞船预计03年初发射,03年末发射空间站。
当然了,这是得到盖金注资后的特别加速版,整体上并不冒险,只是在原计划上进行合理加速。
但即使加速版计划也显得十分谨慎,甚至超过了帝国和联盟,只为了保证绝对安全,哪怕需要为此耗费额外20亿元左右的资金。
臧复仁认为加速版计划已经在合理范围内大幅度提高,既依然保证安全性,又显著提前了计划发射时间绝对有把握让唐文认可。
但是,所有人都没在后者脸上看到满足的表情,而是…不置可否。
唐文心里想的是:
按照这个效率,五年登月有点痴心妄想啊,G7火箭构想不会是忽悠我吧?
实际上这份计划表真不算慢了,除非像太空竞赛那会疯狂投入削弱安全性,否则还真快不起来。
自他有撬联盟飞船墙角的想法后可是专门查过,当年老大哥为了抢占先机,可是在研制之初就直接投产20艘飞船的壳体,然后三年进行20次发射,相当于把99年到25年的神舟计划发射次数都压缩到了3年内一次性完成,最快的时候一年能打7发飞船,最近间隔仅有3天。
羡慕.JPG
为科罗廖夫点赞;
为OKB-1和它直辖管理的200个工厂点赞;
为玉米夫点赞;
现在国内其实有更多的人力和资源,但肯定不能被如此疯狂的调动起来。
要不把土星五号仿制的同时把阿波罗飞船也点了吧,直接放弃自研全套复刻,然后生产个几十枚在纳土纳连续发射赌运气?大不了让系统舰长去充当宇航员测试好了,再等等估计星际战舰都有用不着火箭了。
唐文心里冒出这个纯开挂方案后居然觉得更加靠谱一些,便在众人的目光中故作思考,拿起笔在计划书上唰唰修改起来,检查了一遍后才轻轻推到桌面上,以抱歉的语气道:
“很惭愧,之前错误估计了航天工程的难度和复杂性,这上面才是我预期的计划表。”
钱临安戴上眼镜将计划书拿在手里,臧复仁也是靠近并缓慢念出了上面的文字:
“2000年前完成…神舟飞船全状态实验完成研制?2001年发射三艘定制飞船?这不可能,神舟飞船起码要四次试射,这意味着要在18个月内至少制造4艘飞船和4枚火箭并发射,不可能做到,至少99年内不具备这种能力。”
唐文就等着这句话呢,当即摊手:
“如果这做不到,那么登月计划就无从谈起了,其实做不到也没关系,我可以放弃这个计划,等未来技术成熟以后再做考虑。”
除钱临安外其他人面面相觑,表情不知道是失望还是轻松,陷入诡异的沉默中。
“能。”
钱临安推了推眼镜,用最平淡的语气着最疯狂的话:
“如果预算充足就没有必要分阶段实验,神舟一号直接就按照全状态飞行,而像飞船框架、外壳、隔热材料等不需要大改的部件可以直接先制造10套,二号到四号就能实现密集发射试验,即使失败也马上有其他飞船顶上。
空间站如果只是基础维生需求理论上和飞船处于统一技术水平无需额外研发,这份计划是可行的,但必须要同步启动登月计划才值得投入,否则为此调动上下游产业链就是浪费资源不会被通过。”
臧复仁心中一震,登月计划被提出来也过去三个月了,但一直处于范围讨论阶段始终没有确定下来,知情人几乎都认为不太可能。
那么,钱临安如此法是什么用意?
会议结束,所有人好像忘了这件事一样不再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