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红楼兵圣 > 第429章 林如海反对

第429章 林如海反对(2/2)

目录

也不是把自己治法挂在嘴上,那就是治法了。

王信的做法对不对,周文不置可否,自己并不清楚,反正今日的王信是胜利者,不过周文必须要提醒王信,因为王信落败,自己也不会有好果子吃。

“太原军之所以能轻易被大同军打败,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太原军被拖欠军饷太久,而之所以被拖欠这么久的军饷,因为朝廷和山西衙门没钱。”

“如何安置太原军,还请节帅早做准备。”周文衷心希望。

“放心吧。”

王信一脸和气,理解周文现在的心情,给予最大的客气,“清除一部分害群之马,淘汰一部分,吸收一部分。”

周文不再多言。

法治当然不只是民间,军队也必然在其中。

包括监督

军队要受督查队的督查,稽查队也有权稽查军人,军队和军人没有超出大周律的特权。

太原军的人数不下于大同军。

能吸收多少,王信并没有给出准确的数字,而是以实际为准。

送走了周文,曾直与严中正留守大同,前来负责太原的是张云承,张云承忙的焦头烂额,好不容易又抽了时间来向王信见面。

大同军入太原,有方方面面的问题需要解决。

王信一个人忙死也处理不过来,更不提还要调动

所以许多事情各司其职,每个人有明确的事务要做。

“有什么困难?”王信主动关心。

很多小事虽然是小事,但是处理不好,矛盾积压下容易爆发,他们节度府最需要的是稳定,越快稳定越好。

“困难不少,但是问题不大。”张云承心里沉甸甸的,“太原府府库是空的。”

王信没有意外。

太原府府库可能是空的并不奇怪,如果太原府府库是满的才奇怪。

张云承深知大同节度府自身都欠了一屁股债,如今又多了太原府这个沉重的包袱,实在是无法安心,希望节度使尽快想出主意,提醒道:“如今最大的问题是钱粮。”

王信点了点头。

张云承想不出主意,一脸的担忧,“大同虽然开始税务改革,却远水救不了近渴。最能指望的期债,因为大宁灭胡的捷报,让许多商人动心,如今随着我们的南下,在朝廷局势没有明朗前,只怕没有人会继续购买。”

花未来的钱不怕。

大同府现在的势头一日千里,现在花的钱并不是拿出去浪费了,而是用来打造根基。

只要保持大同府如今的势头,哪怕衰弱一些都不要紧。

等前期的支出大笔减少,节度府要不了几年就会有更多的盈余。

但是对未来要有信心。

有大同节度府有信心,才会有利益去购买大同节度府的期债。

王信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我给薛家写封信吧。”

别家没有信心就算了,薛家与自己这个王家不但是经济上的伙伴,更是政治上的铁杆盟友,全方位绑定的那种,就差联姻了。

所以薛家哪怕没有经济利益也必须支持自己。

更何况有巨大的经济利益,只不过因为风险很大,别的商人不敢下注,但恰恰是这个风险对于薛家而言不用考虑。

不怕神对手,就怕猪队友。

如果薛家的当家人是薛蟠,那么自己可能不会如此放心。

天知道薛蟠会出什么幺蛾子。

到时候他要是掉链子,自己的布局就漏了个大洞,哭都来不及,明知道薛蟠不靠谱还当做盟友,那岂不是自找的。

张云承认同。

这么大的缺口,一般的人就算对节度府再有信心也没有实力弥补。

薛家有。

这些年靠着关外贸易垄断江南牛羊马市,薛家两门无疑是江南的巨富,又都是现金流生意。

否则如何支撑得起银票行,几年间遍布南北。

正是因为知道薛家的富,以及薛家有实力保护自家财富,所以其余商行才对薛家推出的银票保持了信心,也是薛家银票流通的根基。

京城。

文华殿。

皇上虽然亲政,但是一直没有搬走。

明眼人都知道皇上担心宫内余孽,害怕自己被害,又因为戴权的原因,皇上不好翻脸大规模清洗宫内太监。

“朕总不能比王信还要差。”

皇帝冷着脸,不高兴的说道:“王信整日把诚信挂在嘴上,在大同倒行逆施,原来不少人痛骂,如今倒好,连那里的周家都没了声音。”

吴贵妃的兄弟一直在锦衣卫办事,如今被皇帝提拔为锦衣卫指挥使。

以前太上皇的人为了表忠心,各个向皇帝讨好,所以皇帝掌握了许多事。

刘儒也坐着。

太上皇活着的时候,让大臣们坐,甚至各种亲昵之举,皇上不觉得自己比太上皇差,但是自己不能像太上皇一样,否则太上皇岂不是对的?

所以只有内阁首辅可以坐,刘儒是皇帝的恩师,数十年如一日的效忠,于情于理都没人可以反对。

陶杰看了眼兵部尚书李源。

李源低着头。

周世明去世后,周家人立马消停,转头又投向了大同节度府。

周家倒是没有忘记自己,送到自己的信里,一五一十的告知,包括购买了二十万两大同节度府的期债,表明了态度支持节度府,希望自己能谅解。

自己能怎么办?

虽然当初自己对皇上很恭敬,但终归还是太上皇的人,谁知道能在位置上呆多久,李源低调做人,一言不发。

陶杰冷笑。

自己是戎政尚书,被压了多年,兵部尚书迟早是自己的。

而且自己年龄大了,为了能入阁,时间不能太久。

“先大同,再辽东,后西北。”陶杰上前一步,认真道:“王信之祸非比寻常,朝廷如今力有未逮,必须安抚一个,打压一个,消灭一个。”

原先想的是消灭东平郡王,毕竟他离的近,与内地又只有辽西走廊可通。

如此半封闭的地理环境,才有了东平郡王成为四王之首的底气。

打压大同节度使王信,拉拢西宁郡王。

打压服了王信,再以九边实力,西宁郡王如何敢冒头。

现在局势变了。

相比东平郡王的挟蛮自重,王信的咄咄逼人,乃至于越来越多的传闻,此人的危害已经不下于东平郡王,不考虑四王联盟的整体实力,王信的实力隐隐有超过东平郡王的迹象。

主要是王信没有听朝廷的安排。

“臣反对!”

林如海站出来。

(本章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