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开春动手(2/2)
“皇上圣明!”
林如海带头恭贺。
陶杰还在想如何开口反对,才能令皇帝改变主意,又让皇帝不生气。
皇帝亲征后对大臣们很和睦,实际上非常敏感。
一切还好,皇帝依赖大家,现在反而伴君如伴虎,话就不能乱说。
等听到林如海的话,陶杰心里恨不得骂娘。
离开了文华殿,陶杰在路上追到首辅。
“元辅大人,难道任由林如海指鹿为马?”陶杰语气不好,颇有埋怨刘儒在文华殿没有帮忙说话的意思。
“事情一件一件做,什么事情是必须要解决,什么事可以放一放。”
刘儒缓缓开口。
陶杰与自己虽然都是支持皇帝,曾经在太上皇的时候多次保持默契合作,可刘儒也清楚,太上皇不允许自己组建势力,所以陶杰并不是自己的人。
目前和他们的关系,更偏向于盟友。
陶杰迟疑:“元辅大人是说京营?”
“有些事不是没有看见,犹如陕西民变,各县告急,连官兵都被打败,虽然事情凶险到这般地步,可朝廷并没有余力去管,而是要把仅有的精力先解决自身存亡的问题。”
只要拿下了京营。
十八万大军在手,改革就是手到擒拿,理顺了地方,税赋就收的上来。
陶杰明白元辅的思路,担忧道:“难道眼看着王信在大同胡作非为,此人的实力不可小觑啊。”
“你先尽快整顿完京营。”
刘儒淡然道:“京营整改完,先把薛家给抄了嘛。”
陶杰惊呆了。
“其实贾府也应该抄,不过林如海还在,终归要看他的情面,不过宁国府可以动,至于荣国府大房,动不动可以到时再看。”
四王暂时动不了,勋贵难道也不能动。
如果贾府依然担任京营节度使,那么自然也是不能动的,不过贾府的节度使不是被王子腾搞没了么。
“这”陶杰有些跟不上思路。
“林如海不是要保王信吗,抄了薛家,王信会如何呢,听说薛家子弟打死过人,利用自家势力摆平,王信在大同不是这么做吗,怎么朝廷也这么做,他王信就受不了?”
陶杰赞叹不已,看来刘儒能坚持这么多年,原以为是太上皇故意留着,看来自己浅薄了。
刘儒还是有本事的。
“何时整改完京营?”刘儒更关心此事。
“朱伟很恭顺,在军权交付的事情上极为配合,有了他的态度,戎政衙门接管京营就顺利了很多,最近在督查,督查各级将领也是个吸收的过程。”
陶杰耐心汇报。
西军提督冯唐与勋贵们来往密切,算是中立派。
南北两军现在被忠顺亲王代管,这当然是不被允许的。
戎政衙门先从西军入手,有林如海的加入,很容易搞定冯唐,冯唐其实也需要这个借口,此人并不亲近勋贵,只是利用其来表明态度。
东军那边自不用提。
朱伟的影响力在东军没的说,朱伟虽然是太上皇的人,但此人与张吉甫极为不和,所以太上皇死后,他在张吉甫与皇帝之间很快做出了选择。
如今更是大力帮助皇帝收拢京营,这份功劳足以让他在新朝立足。
拿下东西二军,再对南北二军下手。
“就是担心忠顺亲王老人家的态度。”陶杰一脸忧虑。
刘儒皱着眉头,“他应该体贴皇帝。”
皇帝已经亲政了,最初的时候确实需要他帮忙控制军权,现在大势已定,如果是懂事的人,应该主动让出军权,而不是等着朝廷去动手。
陶杰摇了摇头:“恐怕他老人家不这么想。”
忠顺亲王是皇帝的亲叔叔。
皇帝整日把忠顺亲王挂在嘴上,虽然是为了自己的名声,可皇帝这么做,不就是把自己架在火上烤。
对付这等宗亲,引起宗室的敌意,人家可是世袭的,陶杰并不愿意,除非皇帝表明态度。
“如果忠顺亲王不反对,不超过三个月即可完成对京营的整改。”陶杰希望刘儒帮忙向皇帝说一说,让皇帝改变态度,他才好动手。
“三个月。”刘儒算了算日子,也就是明年一月。
那时候恐怕是嘉隆元年了。
如果隆庆元年正月,朝廷彻底把京营军权收回,那么也算是旗开得胜,得了个好兆头。
“知道了。”
刘儒应承了下来。
陶杰松了口气。
“薛家的商号遍布大江南北,要对薛家动手不容易啊。”
薛家之富,谁人不知。
既能剪除王信的羽翼,而且还是断了王信的财源,没有了薛家支持,王信的问题就大了,然后还能利用薛家的财富弥补朝廷的短缺。
“此事已经委托给了张文锦。”刘儒透露。
“张文锦!”
陶杰彻底服气。
此人已经是大同巡抚,接替冯庸的御史,对王信知根知底,也对薛家极为了解,而且此人担任金陵巡抚,由他来牵头,的确是最合适的人选。
“林如海啊林如海。”陶杰大笑:“你就算巧舌如簧,咱们不和你辩又能如何。”
听到陶杰的笑声,刘儒心情也好了些。
陶杰性格直。
自己用的也放心。
“还得防备王信狗急跳墙。”陶杰笑完后,没有忘记正事,“虽然也希望林如海的担保是真的,可万一他看错人了呢,为了以防万一,还是要在宣府与太原布重兵。”
这些手腕都有去做。
不过一切都要等京营的事情解决。
“好好过个年吧,大家都消停些。”刘儒的手往袖子里缩了缩,人老了就怕冷。
陶杰不再多言。
明年开春就动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