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红楼兵圣 > 第435章 应对

第435章 应对(2/2)

目录

众人这才恢复行动。

王信来到大堂。

不久,得到节帅回来的消息,严中正等人赶了过来。

各自都比较忙。

挤着时间。

“退役的三万四千多名士兵,抽查了一成,满意率高达八九成,并且已经向退役士兵们普及,如果实在不满意的,可以回到节度府申请找工作。”

严中正也瘦了。

节度府的所有人都瘦了。

王信露出满意的眼神。

大同军原本有十八营,八个甲等营,十个人乙等营。

如今吸收三万太原军精锐,新增十个乙等营,原来的两个乙等营升格为甲等营。

全军合计二十八营,十个甲等营,十八个乙等营的规模。

其中最大的问题是退役士兵如何安顿。

只要有足够的就业岗位,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

这就是经济的重要性。

大同重视商业,以人为本,所以商业发达,内需旺盛,很多问题都不是问题。

“关外的问题不大,留下两万军队可以维持目前局势,陕西那边自顾不暇,军队要应付流民军,听说形势并不好,所以我们可以只留下三营。”

先内后外。

安顿好内部,才能集中全力对外。

太原军的大患解除,整个山西都没有足够威胁大同军的势力,陕西又自顾不暇,关外也逐渐消停,那么需要应付三个方向。

一个是南边的河南,一个是东北边的宣府,最后东边的真宝定方向。

河南没有边军,只有少部分的营兵,最多发挥牵制大同军的作用,再加上还有山西南部的缓冲,所以不是很急迫,也是大同拿下太原后,各方比较稳定的原因。

实力不足,除了眼睁睁的看着还能怎么办。

剩下一个宣府,同属于九边军镇,一个京畿的真定府与保定府。

真定府与保定府的威胁很大,但是有个机会可以利用,那边的平安节度使丁源与荣国府大房关系莫逆,属于铁杆盟友的那种。

不过需要利用荣国府大房,也不知道林如海与贾政能不能搞定贾赦。

就算搞不定,朝廷也会猜忌,不会把希望放在平安节度使的身上,反而还要地方。

也就是说只要丁源还担任平安节度府的位置,对自己就是最有利的。

那么真正的威胁来自于宣府。

关外留下两万军队,太原留下一万五千大军,太行山脉各处合计一万大军,大同合计一万五千大军,最后是天成城留下两万五千大军,也是军队数量最多的。

宣府大概有近四万兵。

所以两万五千兵力足够用,但也只是足够用。

这就是大同目前的现状。

虽然发展势头迅猛,但是底蕴太薄,更在天灾人祸之下,仿佛在与时间赛跑。

这是原本的形势。

如今随着蛮族攻陷辽左,朝廷必然严阵以待,不会轻易让京营离开。

但这也说不准。

万一朝廷就是要先消灭自己,赌蛮族不会入关,毕竟辽西还有个东平郡王,他大概的计划,应该是他来收复辽左。

辽左经过蛮族的洗劫,再被东平郡王收复。

老百姓还得感激他。

在收复辽左的过程里,从上到下都变成了东平郡王的人,那么整个辽东自然也就彻底成为了东平郡王的地盘,加上偌大的努尔干,还有朵颜等地区,虽然不至于有大辽的地盘,但其控制的范围包括大辽核心区域。

每个人都有野心,但是东平郡王的手段太过卑劣。

王信无法接受。

但也只能受着,想要改变局势,争取挽回更多辽民的安危,那就只能尽快的发展起来。

可其中的差距实在有些大,王信有些信心不足。

不过就算如此,也不打算放弃。

自己放弃了,几百万辽民怎么办?

无论什么原因都得救啊。

巡抚衙门内院。

“老爷。”

管家担心道:“节度使大人又回到了太原,回来的挺突然,老爷要不要去拜访节度使大人?”

“我谁也不见。”

陶鏴看着书,闻言脑袋摇成拨浪鼓似的,然后骂道:“你个老砍头,心思掉到钱眼里,尽出瞎主意。”

管家不敢多言。

自从大同军入城后,老爷一概不问外事,衙门里的事也不敢,全由大同军做主。

老爷没有了权力,谁还来巴结自己。

不过这回管家有些委屈,自己是真为老爷着想,总得熬到能回老家的时候,别把脑袋掉到这太原了。

管家无奈离去。

突然又折返。

“你怎么又回来了。”陶鏴不耐烦。

大同军在太原改革,许多人私下来找自己,陶鏴才不愿意沾染,非常有自知之明。

“节度使大人来拜访老爷了。”

管家面色复杂道。

陶鏴哑然。

虽然极不情愿见王信,但也不敢不见。

死在王信手里的官员不下百人。

如此残酷,史书里必然狠狠的记他一笔,可自己不想丢掉性命啊,陶鏴整理了衣冠,连忙去前厅见王信。

王信见到陶鏴,经过一番寒暄后。

“山西各地私卡遍地,严重阻碍商道,是非常严重的损公肥私的行为,决不允许这样的现象存在,巡抚衙门应该下令,彻底杜绝此类现象。”

果然是无事不登三宝殿,陶鏴苦笑道:“此事非一张空文可以制止。”

各地设立私卡由来已久。

衙门里的花销越来越大,最先征收的是各类苛捐杂税,后来苛捐杂税也不够用了,这时候开始在到了路上设卡,向商队收取过路费。

陶鏴怕王信不清楚,解释道:“没有这些过路费,各地的衙门无法维持,节度大人之所以留着老夫,不也是希望山西还有个巡抚衙门可以调度各方,同样的道理,如果各地的衙门维持不住,总不能一个个去面对百姓吧。”

王信不置可否,冷哼道:“道理不错,可这些钱只怕最后还是没有落到衙门里。”

“历来如此。”

陶鏴如实道,至于王信听不听,他也不管了。

此人的态度,王信大概能猜到。

不过此人是山西巡抚,他的身份实在是值钱,自己的确需要此人,如果此人能配合,那么效果不下于一万精锐大军。

“辽左失陷了。”

王信微微透露。

不光是告诉陶鏴,自己在朝廷关系比他大,此人是个聪明人,能听懂其中的道理,辽左失陷引发的后果很大,绝不是单一事件。

果然。

陶鏴变色。

(本章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