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2025重生之我做上海商铺中介 > 第11章 月24日 星期一 晴

第11章 月24日 星期一 晴(1/2)

目录

中午的厨房飘着烟火气,我琢磨着做道简单又顶饱的菜,最后敲定了土豆鸡胸肉炒饼。鸡胸肉提前切成薄片,用生抽和料酒腌了十分钟,土豆去皮切成粗条,炒饼是昨天从菜市场买的新鲜烙饼,切成宽窄均匀的条状,配料准备得妥妥当当。起锅烧油,先把鸡胸肉下锅滑炒至变色盛出,再放入土豆条翻炒,待土豆变得半透明,倒入炒饼和鸡胸肉,接着往锅里加了蚝油、生抽、老抽、十三香,还顺手撒了一把辣椒面,想着多放些调料能更入味,完全忘了这些调料本身就带咸味,又下意识地加了一勺盐。

翻炒均匀后出锅,满满一大盘炒饼摆在桌上,色泽诱人,香气扑鼻。我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瞬间皱起了眉头——咸得有些过头了,调料的香味被咸味盖过,口感大打折扣。可看着自己忙活半天的成果,又舍不得浪费,而且炒饼的分量确实做太多了,满满一大盘足够两个人吃。我抱着“不能浪费粮食”的想法,硬着头皮往下吃,一碗接一碗,不知不觉就吃了三碗,撑得肚子圆滚滚的,连腰都直不起来。

吃完炒饼后,强烈的饱腹感涌上来,脑袋也开始发沉,典型的“晕碳”症状。原本计划吃完午饭就开始下午的学习任务,可身体实在扛不住,眼皮像挂了铅一样沉重。我走到沙发上躺下,想着就眯十分钟,结果一闭眼就睡了过去。再次醒来时,拿起手机一看,已经下午六点了,足足睡了三个小时。醒来后还有些昏昏沉沉,胃里也胀得难受,这才意识到暴饮暴食的坏处,尤其是咸得发腻的食物,不仅影响口感,还让身体负担倍增。心里暗下决心,以后做炒饼绝对要记住,调料里已经有足够的盐分,坚决不再额外放盐,而且做饭要量力而行,宁少勿多,避免为了不浪费而硬吃。

醒来后洗了把脸,稍微活动了一下筋骨,昏沉的脑袋清醒了不少。想起上午制定的学习计划,还有大半没完成,便立刻坐到书桌前开始赶进度。先打开数学练习题,专注地演算起来,遇到卡壳的题目,就翻书回顾知识点,一步步推导解题思路,不知不觉就攻克了三道难题。接着切换到英语学习,背了二十个新单词,复习了之前记过的词汇,还跟着听力材料跟读了十五分钟,锻炼口语和听力。

学习任务全部完成时,已经是晚上七点半,我给自己竖了个大拇指,没有因为中午睡过头而摆烂,反而高效完成了计划,这种成就感让人心里暖暖的。之后按照既定的健身计划,在客厅做了四十分钟运动,先是十分钟热身,然后是二十分钟的力量训练,最后十分钟拉伸,汗水浸湿了衣服,身体却变得轻盈起来,之前吃多了的不适感也缓解了不少。运动完喝了一大杯温水,看着镜子里微微出汗的自己,越发觉得坚持学习和健身是件多么有意义的事。

晚上八点多,想着明天家里没什么菜了,便打开盒马APP准备买菜。原本只是想简单买些青菜、鸡蛋和肉类,结果一打开APP就被各种优惠活动吸引住了——满减券、第二件半价、限时折扣,看得我眼花缭乱。我开始漫无目的地浏览,一会儿觉得这个青菜打折划算,一会儿又觉得那个水果买一送一很值,不知不觉就选了二三十分钟,购物车里堆了一大堆东西,有平时不怎么吃的菌菇,还有保质期很短的糕点。

可看着购物车越来越满,我突然反应过来,很多东西其实并不是刚需,只是因为便宜才想买。纠结了半天,我又开始逐一删除,把那些非必要的商品一个个移出购物车,删完之后又觉得有些可惜,忍不住再去浏览,看到划算的又想加进去,就这样反复添加、删除,来来回回折腾了好久。最后,购物车里只留下了明天必须吃的几样食材,结账时才松了口气。

这件事让我深刻反思,自己总是改不了贪图小便宜的毛病,总想着能省一点是一点,结果反而浪费了大量时间,还差点买了一堆用不上的东西。其实仔细想想,那些所谓的优惠,看似省了钱,实则可能让自己买了不需要的商品,反而花了更多冤枉钱,更重要的是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以后一定要记住,购物前先列好清单,明确自己需要买什么,不需要的东西坚决不看,不被优惠活动牵着鼻子走,永远不要因为贪图便宜而做出冲动的决定,这一点必须时刻提醒自己。

处理完买菜的事情,已经快九点了。原本计划晚上看一会儿电子书,我走到书架前,看着满满一柜子的书,突然停住了脚步。书架上整齐地摆放着《史记》《资治通鉴》,还有几本关于明朝历史的书籍,这些都是之前心血来潮买下的,有些翻了几页就放在了一边,有些甚至还没拆封。我随手抽出一本《史记》,翻开扉页,上面还留着我之前画的横线和写的简单批注,再次读起那些熟悉的文字,依然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魅力。

《史记》中那些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性格鲜明的历史人物,仿佛在眼前徐徐展开,从五帝本纪到列传世家,每一篇都蕴含着古人的智慧与人生哲理。接着我又拿起《资治通鉴》,这部横跨十六朝的编年体通史,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详细记载了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字里行间都是治国理政的学问和为人处世的道理。还有那些关于明朝历史的书籍,从洪武大帝开国到崇祯帝亡国,二百七十六年的历史跌宕起伏,让人心生感慨。

看着这些书,我想起以前听一位教授讲课的场景。那位教授学识渊博,谈吐不凡,面对学生们的各种提问,总能引经据典、娓娓道来。有学生问他为什么懂这么多道理,他笑着回答:“我知道的道理多,不是因为我了解的多,好多书我也没看过。我只是把某些书的基本原理搞明白了,那些看似复杂的道理,其实早就被古人写在了书里。”这句话当时就深深印在了我的心里,如今再次想起,更是感慨万千。

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很多困惑、迷茫,其实在古人的智慧中都能找到答案。那些流传千年的经典书籍,就像一位位智慧的长者,耐心地为我们指点迷津。以前我总想着多读书、读遍天下书,结果往往是浅尝辄止,看完就忘,并没有真正吸收书中的精华。现在我终于明白,读书不在于数量多少,而在于是否能真正理解书中的基本原理,是否能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以后我不再追求读书的数量,而是要静下心来,认真研读手中的这些经典,把《史记》《资治通鉴》这些书的核心道理搞明白,把明朝历史中的兴衰规律琢磨透。每读完一个章节,就停下来思考,联系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看看能从中得到什么启发。就像那位教授说的,把某些书的基本原理搞明白,就能懂得很多道理,这比泛泛而读一百本书都更有意义。

放下手中的《资治通鉴》,我走到窗边,看着窗外的万家灯火,心里格外平静。今天这一天,有因为自己的疏忽而带来的小遗憾,比如炒饼做咸了、买菜时浪费了时间;也有值得骄傲的收获,比如高效完成了学习任务、坚持了健身计划;更有深刻的反思和感悟,关于消费习惯,关于读书的意义。生活就是这样,由一个个平凡的片段组成,有好有坏,有得有失,但每一次经历都是成长的机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