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来啦(1/2)
清晨的大兴安岭透着雾气,也透着寒气。
在没有来到东北之前,陆北听说北方是干冷,南方是湿冷,但真正到了东北并且踏踏实实过了几年之后,南北之间的差异对于他而言没那么好在意。
前半生,陆北生活在四季分明的南方,除了一开始水土不服之外,高粱米也能吃的惯了。
行走在大兴安岭的山麓中,这次义尔格也跟在陆北身旁,作为警卫员。
侦察班的班长李光沫时而快步,时而停留观察,他会消失一两个小时,每次消失之后时不时会弄到一两只飞龙鸟。
在林间风餐露宿数日,一行人过了甘河,甘河、嫩江所在的两江地区是一支队的防区,这里的群众抗日情绪很是高涨,在莫力达瓦暴动起义之后,鄂伦春旗地区也有群众暴动起义。
一支队的政治部主任陈雷亲自接应陆北,并且将一同前往朝阳山密营基地开会,这时陈雷告诉陆北,几乎整个第三路军的各支队都派人参加此次会议,明确接下来一年的斗争方案。
越过封冻的嫩江便是一马平川的平原,这里经常有伪满军第三军管区的骑兵团活动,在科洛河以南,嫩江县以北的偌大平原产粮区就是日伪军的封锁线。
“敌人准备在这片平原公路修筑炮楼岗哨,开春就动工,他们正在各村召集劳工。日本人怕老百姓出工不出力,也害怕老百姓彻底倒向咱们抗联,提前给报名的劳工发一个月的工钱。
政治部方面也派人逐个村子宣传,不过日军已经在当地召集到所需劳工,地下情报战线的同志送来情报,说伪满政府特意批了一笔经费用于修筑炮楼岗哨,显然是想把咱们摁死在山里。”
陆北望着一望无际的农田,地上的积雪渐渐融化,但土地却是实打实冻住。
路过一个村子,在这里借宿一个晚上。
当地的村民正在取土养土,就是将布满冰晶的土壤从地里取出来,拿到家里待土中冰晶融化后混合各种养料,将种子催熟发芽,待开春之后可以直接种下去。
劳动人民的智慧,这样做省却在地里育种的时间,在春耕时节能够减少不少麻烦事。
陈雷问陆北:“在你们南方,不取土育种吗?”
“这都开春了,早就开始种地,不过我对种地是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
“哈哈哈,你没种过地?”
陆北很认真的回答:“扯过花生、掰过玉米,但也仅此而已。在我一辈子的大多数时间,我基本在读书,家里也没多少田地。”
“家里条件不错?”
“半农民、半工人。”
陈雷若有所思的点头:“农忙时节种地,闲暇时节做工,这样已经很不错了,家里还能供你读书。等以后胜利了,我得办几所学校,废除苛捐杂税。
再修几座工厂,让老百姓把日子过好。”
跟他掰扯不清楚的,这年头农民活下去都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东北地广人稀土地矛盾并不尖锐,而在南方那是另外一副景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