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出发(1/2)
额尔古纳,地处大兴安岭西北麓、呼伦贝尔草原东北端,与毛子隔额尔古纳河相望。唐时设‘卫室都督府’,明时设坚河卫,在‘尼布楚条约’签订后,正式成为两国的交界处。
日军在此处的统治力极为薄弱,如果能在这里建立游击区,能够直接得到远东军的援助,无需再通过封锁严密的黑龙江。更重要的是能有一个总的后方基地,不至于在四战之地的朝阳山,退可通过额尔古纳河进入苏方境内,进可以直插大兴安岭,随时都能够前出黑嫩平原。
吕三思彻底公布此次作战部署:“此次远征由龙北第一、第二、第五支队组成,龙北指挥部冯志刚担任指挥。我们五支队的任务是通过西诺敏河直上,从大兴安岭直接越过去,抵达呼伦贝尔北部草原。
第一、第二支队将通过鄂伦春旗,与我们五支队兵分两路,直取根河、额尔古纳,在大兴安岭西北地区建立起根据地。
同志们,这是关乎我们抗联第三路军生死攸关的重大行动,是地委、第三路军总指挥部对我们的期望。要建立起广泛的抗日游击区,联合各民族兄弟姐妹们一起抗日。”
此次作战部署只是前期工作,在大兴安岭西北山麓,也就是额尔古纳、根河地区建立起来游击区后,就要通过鄂伦春旗向嫩江一带发展。
在预设中,抗联将建立起从大兴安岭西北山麓横跨整个中段,从莫力达瓦到鄂伦春旗,再到朝阳山、德都、五大连池地区的抗日游击区。无论是莫力达瓦还是额尔古纳地区都无法供养起抗联,只有平原地区才能提供抗联用以作战的物资补给,扩大山林游击区是为了战略纵深。
有纵深之后,就有迂回游击的基础,保证了最低下限,而不放弃平原游击区是为了保证抗联的上限。龙北部队是为了保证抗联能活下去,而龙南部队是为了保证能活的更好。
“我宣布,二营作为先锋于三日后开拔,沿西诺敏河直上进入额尔古纳地区。”吕三思说。
田瑞起身敬礼:“是,保证完成任务!”
“其余各部均按照作战部署执行,严格贯彻战场纪律。”
“是!”
“是!”
各项命令都由吕三思下达,各部也有条不紊的进行准备。
会议结束后,陆北让曹保义留下来,其他人先行离开。
待人走后,指挥部内只剩下两人。
两人大眼瞪小眼,后者显得极为窘迫,如果地上有一个缝,那么曹保义会毫不犹豫钻进去。
陆北拿起桌上的作战部署文件看了眼:“舒服了?”
“嗯。”
“老调重弹的话就不说了,我希望你能够真心接受处理结果,这里也没有外人,有句戳心窝子的话说了你别生气。”
曹保义歪着头:“说吧。”
“这次行动二营担任先锋,你们二营三连是尖刀连,丢一次脸就很让人难受了,不要让人难受第二次。打好了,这件事也绝不会一笔勾销,打不好你们三连这辈子都别想出头露面。
不争馒头你争口气,我不指望你能够多么英勇善战,但至少给自己、给三连的同志们留点面子。”
面色凝重,曹保义知道这话是什么意思。
这不是‘翻身仗’,只是一个能够给自己脸上添点面子,不至于被所有人看不起,错误犯下是弥补不了的,只能警示自己以后不犯。仗打好了,那么大家也不会谈论所犯下的错误,至少保有一定的尊重。
······
三日后。
第五支队开始行动,从密营出发,陆北将亲率二营担任先锋。
北国之巅,山间的积雪早已融化,枯败的枝条抽出嫩芽,大兴安岭再次迸发出无尽的生命力。踏着矫健的步伐,战士们走在山林中的崎岖小道上,铁岭绝岩、树木丛生。
从兴安岭中出来,路过西瓦尔图村,正是春耕时节。半游牧半农耕的当地群众皆在农田中耕种,他们看见高唱战歌的抗联下山,饶有兴致拄着锄头观看,挥手示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