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额尔古纳的故事(1/2)
在去年的讨伐作战中,远藤三郎意识到要想彻底消灭抗联,首先要消灭抗联赖以生存的密营,以及无时无刻都私藏粮食的民众。
十万大军,其中不乏大量日军甲级作战部队。
远藤三郎加强山林与平原交接地区的防务,同时一改之前各地驻军在县城驻扎,取而代之将他们派往山区边界处,征调劳工大肆修建炮楼、壕沟,采取逐步逼迫抗联退出平原地区。命令大量辅助部队强行进入山林中搜查,让抗联疲于奔波、不得喘息。
在极致压缩抗联生存空间后,命令以各地日军守备队、野战部队组成的讨伐部队,作为进攻部队。远藤三郎采取南北两头并进,将目标放在抗联第五、第十二支队上,切断两部不断延伸的游击区,中部保持对于抗联的压制封锁。
之前松嫩、黑嫩平原地区保甲制度不够完善,远藤三郎加强保甲制度及集村并屯政策,强令山区边界地区民众搬迁,意图于大兴安岭-大横山-朝阳山-小兴安岭西北山麓建立起千里无人区,就像在三江地区所做的那样。
远藤三郎对梅津美治郎说:“反日匪寇的意图很明确,根据现有情报分析,他们的主要作战方向还是向平原地区活动,加强平原与山林交界处的守备力量是刻不容缓的。
一旦在平原地区无法获得补给,不用进攻就能够让反日匪寇自行瓦解。”
“需要多久?”
“半年。”
梅津美治郎沉默不语,十万军队半年的开销,并且还要修建大量所谓防卫反日匪寇的碉堡炮楼,这样一笔开支绝不是小数目。
日本内阁做过一个统计,自从占领东北之后,每年花在讨伐反日匪寇上的经费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一,直到现在已经增长到百分之三。发起一场大规模讨伐作战,比起关内驻屯军所发起的会战差不了太多。
讨伐作战和治安肃正是无时无刻都在进行的,但比起抗联活动所带来的损失,梅津美治郎是觉得必须要承受的代价。
远藤三郎制定了一个相当完善的讨伐作战,作为起草‘淞沪登录作战’的老牌参谋,他考虑的相当全面,可作为一个日军老牌参谋,他也避免不了日军参谋的一个重要习惯。
日军参谋在制定作战计划时,往往不会亲自前往现场,他们连找前线撤下来的中队级别军官询问战场情况的习惯都没有。往往一拍脑子,全凭一厢情愿。
远藤三郎可不会在乎大队级别部队沿山区驻扎,后续补给等诸多工作都需要调整,先把人往那儿一丢,后勤工作再做准备也不迟。于是乎往往能够看见日军部队转进如风,后续补给拖拖拉拉。
仗打不赢是前线军官们的问题,与实际制定作战计划的参谋毫无关系,打败仗了,那么后方的参谋们就可以合理去担任联队级别军官。
在远藤三郎一众关东军参谋眼中,抗联是会向平原地区活动的,他们将主要注意力都放在平原地区,严加对于抗联的封锁。种种迹象都表明,抗联的主力是向平原活动的,日军参谋们根本没想过抗联会打通大兴安岭,完成远东军对于抗联的指导命令。
关东军丝毫没有注意到,抗联即将给他们整个大活儿。
关东军口中所谓‘其凶恶残暴,无言可喻,已登峰造极达到顶点’,他们总是这样说,而抗联第三路军总是乐此不彼的刷新关东军对于所谓‘登峰造极’的顶点。
日寇一边骂着,一边又不得不承认,第三路军真是杀不死。两者在三江原杀到昏天黑地,日军进行为期三年的‘三江大讨伐’,抗联进行西征直接溜,来嫩江原给这里的日伪军开开眼。
······
在原始丛林中穿行,泛着冰溜子的西诺敏河静谧流动,队伍从双列到单列,再到手挽手才能走,已经有好几匹马受不了崎岖的河谷地形而崴断蹄子。
山涧已经解冻,山谷溪流中的散发着寒意,向阳的山坡野花盛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