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娘胎开始逆袭,出世即无敌 > 第844章 焚没,云淡风轻!

第844章 焚没,云淡风轻!(1/2)

目录

唯独知晓姜望部分实力和计划的伊天盛不败神皇等少数人,眼中闪过一丝了然。

他们隐约猜到了姜望的用意。

这是打算借题发挥,用最直接最霸道的方式,掂量一下在场这些人的分量,筛选出哪些是可用之力,哪些是只想浑水摸鱼的朽木。

在心中思索到这一境况,精灵族的族长伊天盛慢慢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他开口话的声音显得十分平和,但是却自然地带着一种威严的感觉,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吸引了在场一部分人的注视目光。

“各位在场的人啊,请暂时压制住心中的怒火,”

他先是开口安抚了在场的人一句,接着起话来的方向就一下子改变了。

“姜望这位道友,尽管他的年纪还不算大,但他身上有着荒古圣体,是很长很长的时间以来,唯一的一个凭借自己的肉身打破境界限制,从而进入祭道境界的,从古至今也只有他一个这样的人,”

“像这样的成就,在他之前从来没有过,至于他所具备的潜力和实力,我想应该不需要我这个老头子再多什么了吧,”

“更何况,在这之前真龙一族内部出现的变故,还有邪族所策划的阴谋,最早也是由姜望道友敏锐地发现并且发出了警示,这才使得更大的灾祸没有发生,这样的功劳,是不可以被忽略掉的,”

他的目光在那些脸上露出不满神色的修士身上扫过,话的语气渐渐带上了一点锐利的感觉。

“到资历这一方面……”

伊天盛轻轻地笑了笑,笑容里带着几分不会让人产生怀疑的傲慢。

“要是各位一定要按照资历的深浅来排顺序,起传承时间的长久和底蕴的深厚,我想在座的各位中,大概也没有多少人能和我们精灵族放在一起比较吧?”

“我伊天盛认为,姜望道友是有资格在这里发表言论的,”

他的这番话,表明自己立场的态度非常明确,直接就表示支持姜望,还隐隐地带动了那些和他关系友好或者依附于精灵族的一些界域派系的人。

在伊天盛表明自己的态度之后,大殿里面马上就有另外十几个达到祭道境的强者接连开口话,表示支持姜望,或者至少觉得应该给姜望一个话的机会。

其实事实上,这种情况并没有让所有反对的声音都平息下来。

相反,还引发了更加强烈的反对情绪。

“圣体又能怎么样?哼。”

一个听起来让人感觉阴森森的声音响了起来,这个声音是从一个脸藏在兜帽阴影里面的修士那里传出来的。

“依靠肉身打破境界,听起来好像很厉害的样子,实际上不过是靠着圣体这种特殊的体质,走了一条省力的路,才勉强进入祭道境界罢了!”

“白了,不就是他自己在修行方面的悟性不够,没有办法依靠正统的修炼方式来实现突破,所以才不得不另外寻找其他的方法吗?”

“像这样用取巧的方式达到的祭道境界,我看根基恐怕都不牢固,又有什么资格在这里对我们这些人三道四?”

马上就有人跟着附和这个修士的话。

“就是这个道理啊!”

“精灵族的圣光大帝,您难道是因为活得时间太长了,所以记忆都有些不清楚了吗?像这样一个走捷径的晚辈,您真的把他当成是荒古时代那些真正修炼到大成境界,能够横扫各个地方的圣体了吗?”

“这实在是太可笑了!”

质疑和讥讽的声音不断地从各处传来,很明显,就算姜望突破境界的时候产生的动静不,但是在这些资历老的祭道境修士眼中,他这种偏离正常修炼道路的方法,并不算是正统的,甚至还带着取巧和根基不稳固的标签。

自然地,也就没有多少人真正把他放在眼里了。

看到大殿笑。

他本来还认为,能够修炼到祭道境这种程度的人,多少都应该具备一些顾全大局的观念,拥有一些长远的眼光。

现在看来,他还是太高估这些人了。

漫长的岁月和高高在上的地位,早就让一些人变得不肯接受新的事物,眼界变得非常狭窄,只关心自己那一点点的面子和利益。

“伊道友,”

姜望不再去看那些大声叫嚷的人,转过头对着伊天盛所在的方向平静地开口道。

“没有必要和一些……只会在嘴巴上逞强,实际上却没有什么本事的无用之人浪费那么多的话语,”

他的这句话可以是一点都不客气,就好像天上打了一声惊雷一样在大殿中炸开。

“既然各位不停地对我姜某的实力不认可,那么事情就变得很简单了,”

“用自己的本领来证明实力就行了,”

“正好,我姜某也想亲自感受一下,你们这些依靠正统修炼方式突破境界的祭道境修士,实力到底能有多强?是不是配得上你们如今所拥有的修为,还有你们那副傲慢的样子,”

姜望背着手站在那里,他的身体像松柏一样挺拔直立。

他表面上看起来神色很轻松,嘴角甚至还带着一丝好像有又好像没有的讥讽笑意。

但是当他把话完的那一刻,一股庞大无边,就如同远古时候的神山碾压在虚空之上一般的可怕气势,猛地从他的身体里面爆发了出来!

这股气势并不是灵气修为方面的展现,而是纯粹到极点的肉身血气与道纹所呈现出来的样子!

它凝聚得就如同实际上存在的物体一样,厚重的感觉像是大地一般,带着一种镇压世间万物破灭各种法则的霸道意志,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扩散到了整个祭道神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