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禁篇第六十一(一)(2/2)
到了中午,阳气最盛,身体就像机器运转到了高峰期,气血旺盛。这时候针刺,如果是一些实证,比如身体里有火、有邪气,就可以稍微用点力,把邪气赶出去,就像给机器清理一下杂物,让它运转得更顺畅。
可要是到了晚上,尤其是亥时(21点-23点),这时候人体阳气开始收敛,就像机器要准备关机休息了。这时候要是随便扎针,就像在机器关机的时候强行开机,不但对机器不好,还可能影响第二天的正常运转。所以啊,这‘时禁’就是提醒医生,要根据一天里不同时辰身体的状态来决定是否扎针,怎么扎针,就像给身体这部精密的机器安排合适的保养时间。”
黄帝挠挠头,问:“前面四个禁我大概明白了,这病禁又是啥情况?”
岐伯严肃起来,说:“黄帝啊,这病禁可重要了。不同的病,在不同阶段,对针刺的反应不一样。比如说,一个人刚刚得了外感病,像感冒发烧啥的,初期的时候,邪气还在体表,这时候就像敌人刚到家门口,还没来得及深入。如果贸然用针刺,就像在门口跟敌人瞎比划,不但赶不走敌人,还可能把敌人往里逼,让病情加重。这时候啊,应该先用一些解表的方法,把敌人引到开阔地带,再一举歼灭,比如喝点姜汤,发发汗,把体表的邪气散出去。等邪气有了一定的出路,病情稳定一些了,再考虑是否适合针刺。
又比如说,有些久病的人,身体本来就虚弱,就像一座摇摇欲坠的老房子。这时候如果上来就用强刺激的针刺方法,就像在老房子上乱拆乱建,房子可能直接就塌了。对于这种病人,针刺就得像给老房子做精细的修补,用很温和的手法,一点点地调理气血,增强身体的正气。就好比给老房子慢慢加固,而不是一下子推倒重建。
再讲讲那些气血大亏的病人,比如产后失血过多或者长期营养不良的人。他们身体里的气血就像干涸的池塘,这时候针刺就像在干涸的池塘里打水,不但打不上来水,还可能把池塘弄得更破。得先通过饮食调理、药物滋补等方法,像给池塘蓄水一样,把气血补起来,等身体有了一定的气血基础,再谨慎地选择针刺治疗。不然啊,针刺不但起不到治疗作用,还可能让病人更加虚弱,就像本来就快熄灭的蜡烛,你还使劲儿吹它,那蜡烛直接就灭了。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患有热性病症的人。比如说高热、烦躁、口渴这些症状,这时候身体就像一个大火炉,热邪在里面烧得正旺。如果盲目针刺,就像往火炉里浇冷水,虽然可能暂时降降温,但水遇到高温会变成水蒸气,热邪反而会被蒸腾得更厉害,病情会更加严重。这时候应该先用清热泻火的药物,把火降下来,等热邪稍微平息一些,再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针刺。就好比先把火炉的火关小,再慢慢处理后续问题。
另外,对于那些身体极度疲劳或者过度饥饿、过饱的人,也不适合马上针刺。身体疲劳的时候,就像一台连续工作了很久的机器,已经疲惫不堪。这时候针刺,就像在机器还没来得及休息的时候,又强行让它运转,机器很容易损坏。过度饥饿的人,身体里能量不足,气血运行缓慢,针刺可能就像在没油的发动机上硬启动,根本没效果,还可能伤了正气。而过饱的人,肠胃正在努力消化食物,气血都集中在肠胃,这时候针刺其他部位,就像把正在干活的人强行拉走,会打乱身体的正常秩序,引发各种不适。所以啊,得等这些人休息好了,吃合适了,身体状态调整过来了,再考虑针刺。
黄帝听完,恍然大悟,感慨道:“岐伯啊,没想到这针刺的学问如此之大,这五禁真是太重要了,关乎着治病救人的成败啊!”
岐伯点点头,说:“黄帝所言极是。这五禁是老祖宗们经过无数次实践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咱们行医之人,一定要牢记在心。只有遵循这些禁忌,才能准确地运用针刺之法,为病人解除病痛。要是忽视了这些,随意针刺,不但治不好病,还可能给病人带来更大的痛苦,甚至危及生命。”
黄帝接着问:“那岐伯,在实际运用中,怎样才能更好地把握这五禁呢?有没有什么窍门或者口诀之类的?”
岐伯思考了一下,说:“黄帝,这把握五禁啊,首先得对中医的基础理论有扎实的理解。像阴阳五行、气血经络这些知识,得烂熟于心。只有明白人体在不同时间、不同状态下气血的变化规律,才能准确判断什么时候能针刺,什么时候不能针刺。
要说窍门嘛,其实就是多观察、多实践。医生要像个细心的侦探,仔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身体状态,结合年、月、日、时的特点,综合判断。比如说,看到一个病人,先问问他的属相、生病多久了,再看看当天的日期、时辰,结合起来分析。长期这样积累经验,就能越来越熟练地运用五禁原则。
至于口诀,倒是可以编一个简单的,方便记忆:‘年禁属相看流年,月禁随月气血迁。日时各有经络盛,病禁病情细分辨。牢记五禁不蛮干,针刺治病保平安。’虽然简单,但也能帮助医生们记住这五禁的要点。”
黄帝听了,高兴地说:“岐伯,你这办法好啊!有了这口诀,再加上对基础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相信咱们的医生们能更好地掌握针刺之法。那在传授这些知识的时候,有没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呢?”
岐伯认真地说:“黄帝,这传授五禁知识,可不能马虎。首先得找那些对中医有热情、有责任心的人来学。因为这五禁关系重大,容不得半点疏忽。传授的时候,要结合实际案例讲解,不能光讲理论。就像我给您讲的这些例子,让学习者一听就明白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问题。
还要让他们在模拟场景中练习,比如假设不同的年份、月份、日期、时辰,以及不同病症的病人,让他们判断是否适合针刺,该怎么处理。通过反复练习,加深他们的理解和记忆。而且,要告诉他们,这五禁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特殊情况下,比如遇到急症,需要灵活运用。但这种灵活运用也是建立在对五禁深入理解的基础上,不能随意乱来。”
在民间,也开始流传着很多关于五禁的故事。比如说有个村子,来了个江湖郎中,号称包治百病,不管什么病,上来就给人扎针。有一天,村里有个小伙子因为干农活累得腰酸背痛,这江湖郎中也不问问小伙子属啥的,当天啥日子,直接就给小伙子扎针。结果针刚扎进去,小伙子就觉得头晕目眩,差点昏过去。村里的人吓坏了,赶紧去找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中医。老中医赶来一看,就说这江湖郎中不懂五禁,小伙子劳累过度,身体正虚着呢,这个时候扎针,就像给快没电的手机强行充电,不爆炸才怪。老中医赶紧用了些调理气血的方法,小伙子这才慢慢缓过来。从那以后,村里的人都知道了针刺不能随便乱来,要讲究五禁。
再说邻村有个姑娘,长期生病,身体很虚弱。家里人听说镇上来了个厉害的大夫,专治疑难杂症,就把大夫请来了。这大夫倒是细心,问清楚姑娘属兔,当时是兔年,又看了看日期时辰,心里琢磨着这年禁、日时禁都得注意。再给姑娘仔细诊断后,发现是气血亏虚导致的病症。他没有马上就给姑娘扎针,而是先开了几副补气血的药,让姑娘吃了一段时间。等姑娘的气血稍微恢复了一些,他才小心翼翼地选择合适的穴位,用很温和的针刺手法给姑娘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姑娘的身体逐渐好了起来。这件事在周围村子传开后,大家都对这五禁知识佩服得五体投地,都说这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就是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