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官场雅痞 > 第216章 学习使我快乐

第216章 学习使我快乐(2/2)

目录

你知道的,你马上就要当选省委委员,就拿这次汇报来来练手,试着从全局出发,把改制这件事情一次性说清楚!”

李怀节点点头,沉着说道:“方部长,将军县体制改革的核心,是破解‘小马拉大车’的行政困局。

全县19个贫困乡镇的GDP占比不足15%,却消耗了接近55%的财政转移支付和59%的行政编制。

机构臃肿又事权分散,直接导致大量扶贫资源在层级传递过程中,被大量浪费。

根据我的测算,浪费损耗率在35%左右。

这就是倒逼县委对乡镇冗余编制进行裁撤的现实压力。

对乡镇基层的体制改革推进策略,主体原则只有一个,就是稳中求进。

试点期、扩面期和深化期,这三步走就是将军县委控制并防范体改风险的具体措施。

为期21天的试点期,主要是合并职能重叠机构、裁剪临时机构,重点裁撤临编人员。

目前已经完成了初步目标,裁撤临编人员279名,编制精简29%。

下一步体改将进入扩面期。

扩面期的主要任务,是依赖省政府7部门联合搭建的‘动态监测工程’平台,实现县-乡-村三级数据共享,把低保审核、产业补贴等25项权限下放乡镇。

这么做的目的,主要有两个。

一方面是把办事周期平均缩短15天左右;另一方面,也是在为进一步精简县级机关做铺垫;

乡镇机构改革的深化期,我放在2018年中,到时候推出‘编制周转池’。

一方面,把冗余编制定向投放进民生领域;另一方面,也在为乡镇合并打下基础。

随着深山中的贫困户逐步迁出,现在将军县的各个乡镇管理成本大大减少,有条件进行乡镇合并的尝试了。

但是,您知道的,事权和财权错位真的很难在短时间内纠正过来。

事权下放乡镇,遭遇‘接不住’,乡镇缺乏专业人才,比方说国土规划之类的业务,承接率只有25%。

关键是,承接之后的业务成功率也只有45%;

财权捆绑导致基层‘不敢改’,专项转移支付附着49项考核指标,基层为了保资金,被迫‘凑台账’。

目前我们的颇具方案是,建立‘权责负面清单,明确县乡各自承担的主体责任边界’,计划试行‘整县资金池,整合设农资金,允许乡镇按需申报’。

这些举措都还在摸索之中,具体成效怎么样,老领导,我也不是很有把握,其中的难点太多,突发矛盾点也多。

改革容错,特别是体制改革的容错率,真的太小了。

我现在的感受就是,头顶着一篮子鸡蛋,还要翻越各种障碍,我真的太难了!”

李怀节在汇报这些工作的时候,牢记小舅刘连海的指点,只谈困难,不谈成绩。

方兴华作为老组工,当然清楚将军县的改革幅度有多大了,更清楚李怀节为此所承担的风险和责任。

这个真不能怪他叫苦连天的,搞体制改革就是个里外不讨好的活儿。

因为他既触动了既得者利益,又给原本平稳运转的体制带来不可预测的风险。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