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谍战:我拿下了军统女长官 > 第768章 形势大变

第768章 形势大变(1/2)

目录

“等等。”吴玉坤叫住他,“告诉行动队的人,行动一定要谨慎,76号的特务狡猾得很,我们不能暴露自己的身份,尽量在不引起轰动的情况下,破坏他们的抓捕计划。如果实在无法避免冲突,一定要以保护学生的安全为首要任务。”

“明白!”小张重重地点了点头,快步走了出去。

吴玉坤走到窗边,望着窗外依旧繁华的南京路,眼神变得坚定起来。76号想用这种卑劣的手段残害爱国学生,破坏抗日力量,她绝不会让他们得逞。上海滩的暗战虽然残酷,但只要他们还在,只要还有爱国志士在坚持,胜利的希望就不会熄灭。

她拿起桌上的派克钢笔,在纸上写下一行字:“宣日会,76号阴谋,速救学生。”随后,她将纸条折好,放进一个秘密的信封里,准备通过秘密渠道发给重庆总部,向戴老板汇报这一情况。

与此同时,76号总部里,李士群正坐在办公室里,听着王启年的汇报。

“主任,宣日会已经招募了一百多名学生,其中二十多个重点怀疑对象已经被我们监视起来了,随时可以动手抓捕。”王启年恭敬地说道。

李士群是76号的副主任,身材微胖,脸上总是带着一丝阴鸷的笑容。他拿起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口水,慢悠悠地说道:“很好,王启年,这件事你办得不错。不过,不要急着动手,再观察几天,等我们摸清了这些学生背后的关系网,再一网打尽,争取把他们的上线也一起抓出来。”

“是,主任英明。”王启年谄媚地笑道。

“另外,密切关注军统和中统的动向。”李士群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军统的猫头鹰小组虽然被我们端了,但上海站肯定还有残余势力。中统那边,白头翁小组被破获后,实力大损,群龙无首,正是我们趁机打压他们的好时机。不要让他们坏了我们的好事。”

“属下明白,已经派人监视军统和中统的据点了,一旦有异常,立刻汇报。”王启年回道。

李士群满意地点了点头:“去吧,继续盯着宣日会的事,有任何情况,随时向我汇报。”

王启年躬身退下后,李士群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他知道,上海滩的谍战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稍有不慎,就会满盘皆输。但他有信心,凭借76号的实力,一定能在这场暗战中取得胜利,成为上海滩真正的主宰。

而此刻的吴玉坤,还不知道76号已经改变了计划,准备将学生和他们的上线一网打尽。一场更加残酷的较量,即将在上海滩拉开序幕。

三、中统残云

与德盛洋行的紧张忙碌不同,位于公共租界一条僻静小巷里的中统上海站据点,却是一片死气沉沉。

这是一栋两层的石库门房子,外面看起来与普通的民宅无异,门口挂着一个“张记杂货铺”的招牌,作为掩护。走进屋里,一楼是杂乱的杂货铺,二楼则是中统上海站的办公地点。

此刻,二楼的房间里,七八名中统情报员围坐在一张桌子旁,一个个无精打采,眼神黯淡。桌上放着几个空酒瓶和一堆烟头,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酒精和烟草混合的难闻气味。

白头翁小组被破获的阴影,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每个人的心头。白头翁小组是中统上海站的核心小组,负责搜集日军和76号的情报,成员个个都是经验丰富的情报员。可就在一个月前,白头翁小组的据点被76号的特务突袭,全组八名成员,除了一名情报员侥幸逃脱外,其余七人全部被捕。被捕的情报员遭到了76号特务的严刑拷打,最终有三人不堪折磨,叛变投敌,供出了中统上海站的多个秘密联络点和二十多名情报员的身份。

上海法租界的每条街巷。吴玉坤坐在书房里,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八仙桌上的青瓷茶杯,杯壁的凉意顺着指尖蔓延至心底,让她纷乱的思绪稍稍沉淀。窗外的霓虹灯在雨雾中晕开一片暧昧的光晕,映得她鬓边的银丝格外刺眼——这位中统上海区的老牌特工,今夜注定无眠。

桌上摊着几份卷宗,最上面的一页写着“76号诱捕学生案”,字迹被她反复摩挲得有些模糊。三天前,静安寺路圣约翰大学的地下联络员传来消息,学校里十余名爱国学生突然失踪,一同消失的还有沪江大学、震旦大学的几位进步青年。起初众人以为是学生们自发组织游行被巡捕房抓捕,可后续调查却指向了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名字——汪伪特工总部76号。

“吴姐,这是最新的调查结果。”行动科长吴忆梅推门而入,一身黑色短打衬得她身形愈发利落,脸上还带着夜奔的寒气。她将一叠照片和口供放在桌上,声音压得极低,“我们的人混进76号监狱外围,拍到了这些,还有个看守被我们策反,吐了不少实话。”

吴玉坤拿起照片,借着昏黄的台灯仔细翻看。照片上是76号后院的牢房,铁栅栏后挤满了年轻的身影,他们穿着单薄的学生装,脸上满是惊恐与倔强。其中一张照片里,一个戴眼镜的男生被绑在刑架上,后背血肉模糊,显然刚受过鞭刑,可他嘴角却还挂着不屈的血迹。吴玉坤的手微微颤抖,这些孩子最大的不过二十出头,本该在课堂上读书写字,如今却身陷魔窟。

“76号的手段越来越卑劣了。”吴忆梅咬着牙,语气里满是愤慨,“他们伪装成‘抗日救亡团体’,在学校里散布谣言,说军统和中统已经放弃上海,只有跟着他们才能真正抗日。那些学生一腔热血,哪里分得清真假,就这么被哄骗着进了76号。”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进去之后就由不得他们了。听话的,被逼着填投名状,要么加入76号做文书工作,要么跟着他们学侦查、暗杀;不听话的,每天都要受鞭刑,有的还被灌辣椒水、坐老虎凳。更恶毒的是,他们从听话的学生里挑了二十多个机灵的,专门训练情报搜集,准备让他们回学校潜伏,接触进步师生,趁机打入我们和军统的内部。”

“狼子野心!”吴玉坤猛地拍了下桌子,茶杯里的水溅了出来,“这些孩子都是国家的未来,76号不仅要毁了他们的前途,还要把他们变成刺向我们的尖刀。我们不能坐视不管,必须立刻采取行动。”

吴忆梅点点头,眼神坚定:“我已经安排人手盯着76号的动向,他们的训练基地在极司菲尔路的一处洋房里,戒备森严。不过现在最紧迫的不是救人,而是揭穿他们的阴谋——还有更多学生不知道真相,还在被76号的人蛊惑。”

吴玉坤沉吟片刻,指尖在桌上轻轻敲击:“你说得对。救人需要周密部署,可阻止更多学生上当刻不容缓。这样,你立刻派人分头联系各大学校的地下党组织和进步老师,把76号的卑劣行径如实告知,让他们在学生中做好宣传,提醒大家提高警惕。”

她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告诉他们,76号所谓的‘抗日’全是骗局,他们不过是日本人的走狗,专门残害同胞、破坏抗日统一战线。那些失踪的学生现在的遭遇,就是最好的证据。另外,让联络员们注意安全,76号的眼线遍布各校,千万别暴露身份。”

“明白。”吴忆梅应声,正要转身离开,却被吴玉坤叫住。

“忆梅,”吴玉坤看着她,眼神里满是凝重,“这件事一定要办得隐秘且迅速。76号的行动科科长陈恭澎狡猾得很,我们稍有不慎,不仅救不了学生,还会让更多同志陷入危险。必要时,可以联系军统上海区的人,这件事上,我们和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

吴忆梅颔首:“我知道了,我会让手下人小心行事,也会试着和军统那边接触。”

送走吴忆梅,吴玉坤重新坐回桌前,拿起那张戴眼镜男生的照片。她想起自己的儿子,和照片上的学生年纪相仿,此刻正在重庆读书。如果不是山河破碎,这些孩子本该拥有同样安稳的人生。她缓缓闭上眼睛,心中默念:孩子们,再等等,我们一定会想办法救你们出来。

接下来的三天,上海各大高校里悄然掀起了一场“反诱捕”运动。中统的地下联络员们乔装成学生、老师,甚至校工,在课堂间隙、图书馆、宿舍里悄悄传递消息。他们带来了76号诱捕学生的证据,讲述了牢房里的惨状,那些被蛊惑的学生如梦初醒,纷纷放弃了加入“伪救亡团体”的念头。

圣约翰大学的张教授是知名的爱国学者,他在课堂上借古讽今,隐晦地提醒学生们:“如今时局动荡,各路势力鱼龙混杂,诸位求学之余,更要明辨是非,切勿被奸人利用,沦为历史的罪人。”课后,他又单独约谈了几位思想活跃的学生,把76号的阴谋和盘托出,让他们在同学中做好宣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