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吐蕃国灭(2/2)
“其他的废话,本王也就不多说了,稍后传令下去,大军休整一晚,明日开始进军逻些城,同时传信招降各地城池。
若是愿意臣服者,可以网开一面,若是意图负隅顽抗,自寻死路者,那就不必留情。
我大隋无惧任何对手!”
马展还是那么自信。
——
接下来一段时间,马展带领众将士,在漠北之地奔波。
终于是完成了目标,将吐蕃各个城池尽数拿下,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虽然吐蕃一方,并非所有人都甘心投降。可不管他们怎么做,也都改变不了结局,就连吐蕃主力都覆灭了,更何况其他兵马?
在马展领兵,杀到逻些城外时,当守军看到松赞干布的身影,便是彻底放弃了抵抗。
松赞干布在吐蕃拥有极高的威望,很多人都认为,如果吐蕃没有松赞干布,根本不可能走到现在这一步。
这些将士,对松赞干布敬仰万分。
可是现在他们忽然发现,这一切似乎只是他们的妄想。哪怕松赞干布也会沦为俘虏,此刻是那么的狼狈。
没有了信念的支撑,守军全无反抗之心,而这座吐蕃都城,也落入马展之手。
其他的城池,过程也都差不多。
有着松赞干布这个活招牌,绝大多数人都选择投降。因为他们都是明智之辈,他们很清楚此刻与大隋为敌的下场。
既然没有胜算,倒不如直截了当的投了,总不至于被大隋秋后算账。
当然了,在吐蕃各地,也不乏有人看到松赞干布,仍旧是临死抵抗,想要依靠城池,抵挡马展的进攻。
可是在马展出手的情况下,他们直接一败涂地,连挣扎的余地都没有。
在这吐蕃之地,也就逻些城的城墙稍微高些,至于其他的小城,就连大隋的县城也完全比不了。
就凭这样的城防,想要抵御隋军的攻势,简直就是开玩笑。
当马展拿下最后一座城池,也意味着他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这世上也再无吐蕃之国的存在了。
也只有这样,大隋西陲百姓,才能真正安居乐业,高枕无忧。
战斗告一段落,马展和众将领兵回到了逻些城中,这里已经成为隋军临时驻地。
与此同时,马展也令人快马加鞭,将此间战报送回了大兴城。
至于马展自己,则是没有离开,大隋在吐蕃兵马不多,要维持局面稳定,以防万一,还是要他亲自坐镇才行。
马展有着足够的底气,只要有他在的地方,任何敌人都掀不起风浪。
——
大兴城中。
一处大殿之中。
群臣尽皆聚集于此。
身为天子的杨杲,身处于龙椅之上,但真正站在群臣之前的,则是靠山王杨林。
杨林扫视着群臣,目光无比坚决,他微微颔首,接着郑重其事的说道:
“诸位,这段时间以来,朝廷通过大隋报,以及皇榜,乃至于各地官府派人下乡宣告,取消贱籍之事,已经完全传出。
就算如今尚未让所有百姓耳闻,但相信只要再过一段时间,便可顺利达成。
但取消贱籍只是开始,接下来,本王打算建立工程院,选拔天下有才之士入院,担任工程院的官员,为我大隋发展献力。
此事并非本王一人决断,而是本王与镇国王商议之后的结果……”
杨林在此侃侃而谈,亦是查看着群臣的反应。
不得不说,马展的名号确实好使,但杨林打出马展的旗号,在场群臣瞬间哑口无言。
虽然政治是妥协的艺术,但是当实力强大到一定程度,让所有人心存敬畏,自然可以跨过这一阶段。
如今的马展,无疑拥有这样的威势。
当初大隋几乎倾覆,天下动荡不堪,正是因为马展,大隋才能得以延续,而不是就此覆灭。
现如今,马展在外征战,亦是屡战屡胜,所向披靡。
再加上先前,马展镇压世家大族的铁血和果决,更是令人胆战心惊。
在这种情况下,又有谁敢来招惹马展呢,他们才不想自寻死路。
也正因如此,杨林才能顺利将取消贱籍之事推行下去。
这项政策,关系到的人太多了,虽然有很多人受益,却也会损害不少人的利益。
可杨林仍旧这样做了,正是因为他相信马展,也对大隋的未来充满期待。
他不希望大隋重蹈覆辙,既然有一条新的路可以走,那为什么不试试呢?
纵然此路艰难,也没什么可担心的,因为不去尝试,如何知道结果?
随着取消贱籍之事的基本完成,杨林也是进入下一阶段,正是当初马展对他所言,建立一个专门研究各项技术的工程院。
或许群臣想法各有不同,他们也未必能够理解马展和杨林的追求。
不过,他们连取消贱籍都答应了,新成立一个工程院,似乎也不是什么无法接受的事情。
感受到群臣还算配合的态度,杨林满意点了点头,也就是这个时候,在大殿之外,忽然有一阵脚步声响起。
这声响,瞬间就吸引了群臣注意,包括杨杲在内,所有人的目光都看了过去。
下一刻,是一名禁军士卒跑了进来,他不敢怠慢,连忙拱手道:
“拜见陛下,拜见靠山王,是摄政王令人送来急报。
如今摄政王亲自率领兵马,一举杀入吐蕃之地,生擒吐蕃之主松赞干布,如今突厥已定,镇国王大获全胜!”
这名禁军一边解释,一边呈上刚送来的战报。
在场群臣听到这个消息,属于是预料之中,却还是免不了有些震惊。
当初马展进军吐蕃,他们亦是知晓,那吐蕃之地不同于其他地方,自古以来想要登上那片土地,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所以这数千年来,也没有哪位君王会对吐蕃之地产生兴趣。只要此间之国安分守己,大家能够相安无事即可。
但如今,吐蕃胆大妄为,主动出兵进犯大隋,大隋自然不能熟视无睹。
一直以来,朝廷群臣劝阻君王出兵,无非是两个原因,一是不想劳民伤财,二是担心出征也不能取得胜利。
但马展显然不同,自从他扬名开始,所取得的战绩,便是战无不胜。
所以当今群臣,对马展征讨吐蕃是持支持态度,只是他们总归是有些担心,在这特殊的环境下,马展是否能和之前那样顺利。
但此刻来看,显然是他们多虑了。
马展就是马展,只要有他出手,所有人都可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