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什么是“润物细无声”的治理(2/2)
贞小兕认真想了想:“就像我们屯养猪,光建猪圈不行,得有好猪崽、足饲料,还要防瘟疫。相爷现在做的这些,不就是建最好的猪圈吗?”
次日朝会,玄宗问及民生,宋璟竟原封不动引用了“建猪圈”的比喻。满朝文武憋笑憋得辛苦,唯有皇帝抚须沉吟:“话糙理不糙。宋爱卿,这猪崽与饲料,该当如何准备?”
从此,贞小兕成了中书省编外的“小参谋”。她告诉户部官员东北如何储存越冬蔬菜,建议工部参考靺鞨人的井渠法,甚至拉着宫女们用契丹毛线织出更保暖的袜子。
开元八年的元日大朝会,各国使节云集。契丹使者献上貂皮时忽然用汉语说:“固安公主教会我们种大棚菜!”突厥使者捧出精铁马镫:“这是按宋相爷给的图纸打的!”广州商贾代表献上珊瑚树:“托禁立碑的福,今年省下的立碑钱修了三条水渠!”
贞小兕站在廊柱后,看阳光透过棂窗洒在宋璟的官袍上。他依旧站得笔直,依旧声音清朗地念着奏疏,只是鬓边悄然生了几撮白发。
目睹这一切的贞小兕忽然理解了什么是“润物细无声”的治理。宋璟的各项政策就像精心调制的肥料,慢慢滋养着大唐这棵大树的根系。她不再觉得朝政是遥不可及的大事,而是由无数接地气的小决策组成的。
夜深宴散,她捧着热腾腾的饺子等在宫道旁:“相爷,今天除夕,尝尝我们东北的酸菜馅饺子!”
宋璟接过粗瓷碗,忽然轻声问:“小娘子,盛世该是什么模样?”
贞小兕指着远处万家灯火:“就是小娃娃敢在夜里出门给敬重的人送饺子,不怕被抢,不怕走丢。”
贞小兕对“盛世”的定义,聚焦于最基本的安全感。这反映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最基础的两层——生理和安全需求的满足,才是普通人判断时代好坏的真正标准。
雪落长安,爆竹声声。御史台的值房里,新任御史正在烛光下整理明日要当众宣读的弹劾奏章。太府寺的工匠打着哈欠,将新铸的开元通宝装箱待发。岭南来的驿使在客栈油灯下写家书:“广州今岁无立碑之费,多修水渠三条...”
贞小兕蹦蹦跳跳走在积雪的宫道上,发间的红缎带像两簇火苗。
她知道,明天太阳升起时,又会是充满新故事的一天。而这些故事里,有精密的制度设计,也有人心的微妙变化;有宏大的治国方略,也有柴米油盐的琐碎烦恼。
所有这些交织在一起,才构成了活生生的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