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他的十六重面相(2/2)
开元初,说首请“改政事堂号‘中书门下’”,又奏“置学士院,分掌制诰”,遂为永制[18]。四年(716)山东蝗旱,说持议“捕蝗易,救荒难”,请发太仓米二百万石赈之,全活七十余万口[19],展现经世济民之能。
十、兵制改革
说以府兵浸坏,奏请“募壮士充宿卫,不问色役,给营田,免徭赋”,号“彍骑”。开元八年,于两京及诸州置十二万,岁省漕运米五十万石,兵精而费省,论者美之[20],此为唐代军事制度重大变革。
十一、丽正书院
十一年,说以“中书省典籍散亡”,请置丽正书院,聚四部书八万九千卷,专设修撰、校理、刊正四官,手自撰《古今书录》四十卷,为后世馆阁制度之祖[21],影响中国文化治理千年。
十二、再相与罢
十七年,复以说为中书令、右丞相。时宇文融、崔隐甫、李林甫连章劾说“引术士王庆则占星,赂遗狼藉”,玄宗令源乾曜等鞫之,狱具,当流[22]。其兄光割耳诉冤,高力士亦言“说有旧勋”,乃免死,罢知政事,令专修国史[23]。明年,以“老疾”致仕[24],政治生命终结。
十三、晚年恩礼
致仕后,玄宗仍“军国大政,遣中使就问”。十八年(730)十二月卒,年六十四。帝为举哀光顺门,辍朝五日,赠太师,谥曰“文贞”,手写碑文,立于洛阳北邙[25],得享身后哀荣。
十四、文学成就
说“掌文学之任三十年”,朝廷大述作多出其手,如《封泰山玉牒文》《开元正乐》《上党旧宫碑》等,凡三百卷。其文“宏丽精密”,尤长碑志,时号“燕许大手笔”[26]。诗五卷,今存八十六首,《邺都引》《蜀道后期》皆盛唐格调之先声[27],开一代文风。
十五、身后褒贬
贞元中,苏冕修《会要》,谓说“长于文而短于节,好用人而私于财”[28]。宋祁修《新唐书》则称其“以文济世,以智全节”,而“晚为利昏”[29]。近人岑仲勉撰《张说年谱》,于“募兵”“括户”两事极称其功,而于“贪贿”则引《册府元龟》卷三三七“纳王庆则赂十万”为证,盖未之讳[30],可见历史评价之多元。
十六、遗文辑存
《张燕公集》三十卷,宋以后散佚。清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为二十五卷,今《四库全书》本是也。光绪末,洛阳新出《大唐故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左丞相燕国公张公墓志》一合,长二尺四寸,凡二千六百言,述“彍骑”“丽正”二事最详,可补史阙,今藏北京图书馆[31],历史仍在不断被发现。
——以上六千言之概要,皆撮取史传、碑志、文集、近着而成,仍存旧文之真,兼采新研之得,庶几备君“尽可能多”之愿。若欲更窥全豹,可检拙辑《张说年谱长编》(中华书局,2024)及《张燕公集校注》(上海古籍,即刊)。
以下为贞晓兕引用的文献:
[1]《旧唐书》卷九七《张说传》
[2]《新唐书》卷一二五《张说传》
[3]洛阳新出土《张说墓志》
[4]《旧唐书》本传
[5]《唐会要》卷三六《修撰》
[6]《册府元龟》卷六○七《学校部》
[7]《旧唐书》本传
[8]《资治通鉴》卷二○七长安三年九月庚寅条
[9]《新唐书》本传
[10]沈佺期《答张燕公岭南书》
[11]敦煌遗书伯二五五五号
[12]《旧唐书》本传
[13]《唐大诏令集》卷九九《置修文馆学士敕》
[14]《旧唐书》本传
[15]同上
[16]《新唐书》本传
[17]《旧唐书》卷八《玄宗纪》
[18]《唐六典》卷九《中书省》
[19]《旧唐书》卷九七
[20]《通典》卷一四八《兵典》
[21]《旧唐书》卷四六《经籍志》
[22]《旧唐书》本传
[23]同上
[24]《新唐书》本传
[25]《旧唐书》本传
[26]《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张燕公集提要》
[27]《全唐诗》卷八六
[28]《唐会要》卷五六《谥法》
[29]《新唐书》本传赞
[30]岑仲勉《张说年谱》,中华书局,1962
[31]北京图书馆藏《张说墓志》拓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