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北宋帝国兴亡史 > 第15章 一统朝堂

第15章 一统朝堂(2/2)

目录

邓绾(公元1028年—公元1086年),成都双流人,具体到公元1070年这一年他的官职是宁州通判。宁州这地方位于今天的甘肃境内,在宋朝这就是所谓的边地,邓绾待在这么一个苦寒之地想要在官场出人头地着实有些困难,除非他有过硬的后台,可惜他没有。一心求上进的邓绾便想到了走点歪门邪道,为此他给朝廷上疏献上了十条关于时政的建议。

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他最后的这个马屁。他说:“陛下你如今得遇良臣辅政,眼下百姓们因为新法的施行莫不称颂你的圣德。我虽然只是在宁州为官,但仅凭宁州的情况我就能够知道四海之内皆天下太平,愿陛下能够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行新法并带领我们大宋走向更加繁荣昌盛的美好未来。”

除此之外,邓绾还单独给王安石写信并在信中对王安石极尽称颂之辞。他这两记马屁把赵顼和王安石都拍得相当之爽,王安石就此建议赵顼把邓绾召回京城述职并顺便了解一下西北那边的边事。君臣相见之后,邓绾对赵顼的提问逐一作答,而在谈及边事的时候邓绾也是对答如流,在赵顼眼里邓绾俨然就是一方之能吏。

高兴之余,赵顼便对邓绾说道:“你见过王安石了吗?”

邓绾摇头,赵顼则满脸兴奋地说道:“你应该去拜访一下,他可是当今的古人啊!还有那个吕惠卿,他也是当今天下的大贤之人!”

皇帝陛下都发话了,那邓绾还等什么?于是,他屁颠屁颠地就去王安石家里又是一顿马屁狂拍。不过,邓绾绝非蠢人,他的马屁自然也是拍得相当具有水平和艺术性,你甚至根本看不出他是在拍马屁,反而觉得他是一个忠厚明理之人,而王安石也丝毫没看出此人的真实本性。

按照宋朝的官场制度和惯例,邓绾因为陈述朝政而被皇帝召对且还被当场褒奖,那么接下来就该给他升官。有鉴于邓绾对边事的熟悉和了解,中书省和枢密院这边经过商议之后便决定让邓绾继续回宁州任职,只不过他官升一级由宁州通判变成了宁州知州。

不曾想,邓绾大失所望!

他在接到任命后就抱怨了起来:“这么急吼吼地把我叫到京城,这怎么又把我给安排到了宁州去当官?简直是莫名其妙,早知如此我何必辛苦跑这一趟呢?”

有人当场就问他:“那你想当个什么官?”

邓绾随口回道:“至少也得当个馆阁官员嘛!”

“那你还不如直接到御史台或谏院去当个言官!”

这本是损话,可邓绾却眉头一挑,叫道:“呃!我正是此意!”

第二天,邓绾接到了新的任命:他被加官为集贤校理、检正中书孔目房公事。如此,他不但成了馆阁官员,而且从此以后就成了在中书省里行走办事的高级公务员。

得知邓绾这次进京并最终留京的整个过程后,身处开封的成都老乡们在私下里都对邓绾是嗤之以鼻,更有人直接当面笑骂他很不要脸。邓绾的回答是什么:“笑骂从汝,好官我自为之!”

这便是王安石身边汇聚而来的人,虽然不能说这些人全都和邓绾是一个品种,但邓绾后来能够成为监察百官的御史中丞并升任为翰林学士,这其中就不能不说明某些问题。

反对派被逐一赶出京城,王安石的耳边也从此清净了不少,可这对王安石来说算不算是好事一桩呢?虽然现在身边的人都变成了听话的人,可一个人的耳边再也听不到质疑和反对之声真的就是一件幸事吗?

以现在的王安石为例,随着以吕公着为代表的这类之前介于新党和旧党之间的中间派也被新法集团给打压并逐出朝廷之后,新党集团可谓是从此与传统的士大夫集团彻底分割开来。古往今来,当新旧两派的角逐陷入胶着状态时,努力争取中间派的支持就成了决定胜负的关键性因素,可王安石却将中间派也当成了异己势力而加以清除,这就让他形同孤家寡人。他的身边确实不乏支持者,可这时候他的支持者们在政治上还都是些幼崽,吕惠卿、曾布、章惇、蔡确这些人虽然在今后会进化为让朝臣闻之色变的政治强人,但在此时他们在文彦博、韩琦、司马光和苏轼这些保守派大佬面前几乎是不堪一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