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人心可依,未来可期!(1/2)
“除却文举的家人,还有北海一众贤臣文武,皆有家人自青州救来,同样也在路上,”许泽笑着请向身后城中,拉孔融一路疾行,动作敏捷的道:“还请文举速速去告知各位贤才,可至莒县道途迎接家人,他们不日就能到达阳都。”
“当真!?”
孔融又是一愣,下意识说完这话便明白是多此一问了。
许君侯一诺千金,岂会信口开河。
“君侯,你竟用大战之胜,为我北海败军迎回家小,如此恩情在下一定铭记于心。”
孔融大为感动,原本以为许泽是单为了自己,应当不会折损多少优势,没想到他将所有来投的北海人家小全数迎回。
这必然会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不能攻入青州。
“和谈,结果如何?”想到这,孔融忍不住慌忙请问,许泽坦言道:“不过取回东武三关而已,虽说不能北进青州,但却能够保住琅琊不失。”
许泽和他走了一路,坦言自己内心的想法:“实不相瞒,我今年军屯于此,但却遇到了大旱之年,原本应当是饥荒遍野,百姓苦不堪言,而我亦是要背上无能之名被陛下罢免。”
“可是,我知道收成虽然不好,但田土却有子民照料,来年亦更为耕耘,一旦天公作美,就会有丰收。”
“治郡之政不能朝令夕改,使民安定需长年累月,我推行仁治军屯,不克扣百姓之俸粮,今年更是自己散尽家财筹措粮食,都是为了使民安定。”
“军屯,岂非屯定人心乎?”
“说得太好了!”
孔融再一次停下脚步,紧紧地握住了许泽的手:“若是当年有子泓这样的人物为我治理青州,岂能到如今境地!”
“青州在袁谭手中,等于明珠蒙尘。今次君侯为了我等损失大好良机,日后定要取回!”
孔融心里感激不已,但他明白北海来人和如今仍在北海的官吏都有情义,彼此曾常往来,这样一来很容易就能够取得暗中联系。
若是能够拉拢一些人投归,对于日后局面也是好事。
自己在北海还有不少威望,振臂一呼亦是能够得到很多豪族支持。
只需等待一个时机,便可让袁谭万劫不复。
以报许泽之恩情。
……
北海降臣接回了自己家小后,有些人在半路就已痛哭流涕,对许泽感恩戴德,只恨不能立刻在许泽面前表明心迹。
更多的人则是回到家中闭门沉思。
他们兵败被赶出青州之后,多少人都是抛妻弃子以求保全,在乱世失去了护卫家小的能力,自觉屈辱不敢与人结交。
在以为没有出路后,得到琅琊安置,受许泽之恩情。
而且,许泽大方出手之后并没有提出什么要求,为人正派宛如英豪,让人安心又敬佩。
现在却还如此恩待,以一场大胜,为他们将家人换了回来。
在这之后,许泽依旧没有任何要求。
那他们若是不回报,岂有颜面存活于世?
故此大部分人都自发商议,将青州各山水路途的小径、布防之处仔细的刻画出来,并且写了能够堆满两架牛车的策论,送到许泽的帐前。
他们没能来参议,但是却愿意自发献出攻青州之策。
大到青州气候之变、险要之地势,小到青州一县一乡,乃至一亭之要道,都有详细的计略,让许泽仿佛生出了耳目在青州大地之上。
几乎一日夜时间,许泽都在和诸葛亮、鲁肃就这些策论、地图商讨军略。
【你深得人心、连续十二个时辰浸淫于战略。】
【统率+1】,【统率:88.9】
【智力+1】,【智力:89】
【气运+1】,【68】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