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重返1977:从成为高考状元开始 > 第154章 别叫我同志啊

第154章 别叫我同志啊(1/2)

目录

袁和平快速扫了一眼,只见办公桌后面坐着一老头儿,60出头的年纪,气势凛然、不怒自威。

他心说这位大概就是汪阳厂长了。

据说是个老革命。

沙发上坐着两位,一位是相貌平平的中年人,一位是吊儿郎当的小青年。

那小青年坐姿舒展,靠着沙发背,岔着两条大长腿,似乎在晾晒着啥玩意儿。

他手里还捧着个搪瓷缸子吸溜着,一股浓郁的茉莉花香在空气中飘荡开来。

汪阳一抬头,见四人走了进来。

他不等王彬做介绍,率先起身,从办公桌后面踱步走出来,笑着说道:“是袁和平先生和袁祥仁先生吧?”

袁和平也快走两步,伸出手跟老厂长握了握,热情地说道:“汪厂长您好,我是袁和平,这是我弟弟袁祥仁。”

袁祥仁也走上前跟老厂长握手寒暄了两句。

“我们一直盼着二位的到来,二位一路辛苦了。”老厂长又客气了一句。

“您言重了,我们也一直热切地想回来看看。”

袁和平为什么在大陆、香港的电影圈都能吃得开?

一靠江湖义气,二靠八面玲珑的性格。

汪阳笑了笑,又道:“我没想到,两位袁先生的普通话如此标准,原以为交流会产生点障碍呢。”

袁和平也笑道:“根在这里嘛,自幼家父就教育我们兄弟几个,乡音不能忘却,平日里交流,用的都是京片子。”

“袁先生是个不忘本的人啊。”

汪阳这次说的这个袁先生,指的是袁和平的父亲袁小田先生。

这话也暗含着对袁家兄弟的敲打,意思是,学学你父亲的气节吧,既然来了,就别偷偷摸摸跟做贼似的自欺欺人了。

袁和平显然听出了他的潜台词,立马表态道:“我们兄弟也不敢忘本,来之前家父千叮咛万嘱咐,让我们兄弟回到家乡后一定好好干,为祖国的电影事业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这番话一说,汪阳心里熨帖了。

他拉着兄弟二人走到沙发前,主动介绍道:“《太极》的导演李文化同志,这位是影片的总策划兼编剧高远。”

袁和平先跟李文化握了手,道了声合作愉快。

又把目光定格在高远脸上,特惊奇地问道:“《龙腾虎跃》是您创作的吧?”

“没错儿,是我的作品,您看过本子了?”

高远饶有兴趣地打量着对方,骨骼清奇,一双大眼,眼珠子往外凸凸着,一对扇风耳颇为惹眼。

他被香港娱乐圈人士尊称为:袁八爷。

并不是因为他排行老八。

袁和平在亲兄热弟中行二。

是在义结金兰的兄弟中排行第八的缘故。

“承蒙傅先生器重,邀请我担任《龙腾虎跃》的武术指导,所以给我看了眼剧本。傅先生跟我提起过,说这个剧本是北影厂一位年方二十的大才子所写。

今日一见,您果然青年俊彦。”

兄弟俩对视一眼后,袁和平真心实意地夸赞了一句。

港圈这些人,追名逐利,一切向钱看,拜金主义严重,他们只尊重真正有才华的人,因为这些人能够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显然,高远这种年纪轻轻就做出一番事业的家伙,很符合袁和平的条件。

他不知道的是,高远也想拉拢他。

“您过誉了,才子不敢当,青年俊彦更谈不上,我也就是个一般人儿。”

他比较坚持的人设有两个,第一个是普通大学生,第二个是一般人儿。

“别站着了,都坐下聊吧。”汪阳开口说道。

大家这才落了座。

破沙发又发出各种奇奇怪怪的声音。

“我听傅先生说,是您坚持让我担任这部《太极宗师》的武术指导的,我很好奇,您是通过什么渠道了解的我?”

“没您想的那么复杂,因为我看过《醉拳》啊,对影片里成龙同志那套行云流水的拳法印象深刻,得知您是那部片子的武术指导,就拜托了老厂长,又通过傅奇同志冒昧跟您联系了一下。”

哇!

你是搞统战工作的吧?

成龙的后缀都加上“同志”二字了。

那我岂不是袁和平同志?

八爷莫名打了个冷颤,别说,“和平”二字加上同志,还真散发着那么一股子白云大妈的独特味道。

但是你千万不要称呼我为“同志”啊,我吃不消的。

袁和平嘿嘿一笑,愣是没敢接这个话茬。

袁祥仁也瑟瑟发抖如鹌鹑。

高远这小子太坏了!

瞧把人家兄弟俩给吓的,脸煞白。

李文化低着头,使劲憋着笑,把脸都憋红了。

那边厢,汪阳和王彬,还有长城那位工作人员互相对视一眼,皆哈哈大笑起来。

王彬对汪阳说道:“老厂长,二位袁先生的意思是,为了干好工作,不去住宾馆,就在我们厂招待所住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