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穿越明末成饿殍 > 第240章 锦州之围

第240章 锦州之围(2/2)

目录

吴三桂抵达京城后,立刻进宫向崇祯皇帝奏报锦州的危急局势。朝堂之上,听闻此消息的大臣们顿时炸开了锅。此时明朝内忧外患,崇祯帝坐在龙椅上,满脸忧虑。

崇祯帝扫视着殿下群臣,开口说道:“诸位爱卿,锦州祖大寿急报,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发兵五万围攻锦州。锦州乃辽东要地,关乎我大明安危,诸位有何应对之策?”

吏科给事中颜继祖率先出列,拱手说道:“陛下,锦州虽重要,但如今我朝内忧外患,流寇肆虐,各处皆需兵力。若贸然增兵锦州,恐顾此失彼。不如令祖大寿坚守城池,待清军疲惫,再寻机而动。”

然而,兵科给事中常自裕却不赞同,赶忙站出来说道:“陛下,颜大人此言差矣。锦州若失,宁远必将孤立无援,清军下一个目标必是宁远,继而危及山海关与京城。必须立刻派兵增援锦州,方能稳固边疆防线,鼓舞士气。”

崇祯帝眉头紧皱,在殿中来回踱步,权衡着两人的建议。锦州的战略地位举足轻重,若锦州失守,后果不堪设想。但如今国内局势复杂,兵力分散,确实也让他难以抉择。

思索良久后,崇祯帝神色凝重地说道:“锦州绝不可丢,若锦州有失,京城危矣。朕决定,着蓟辽督师钱守庸火速派兵驰援锦州,不得有误!”随即,崇祯帝命人拟旨,派快马送往宁远。

钱守庸接到朝廷圣旨后,赶忙再次请来李明。他一脸无奈地将圣旨递给李明,说道:“将军,朝廷旨意已到,命我们火速增援锦州。这可如何是好?”

李明接过圣旨,看了一眼,脸上依旧镇定自若。他将圣旨放在桌上,对钱守庸说道:“老钱,别急。虽说朝廷下令让咱们出兵救援祖大寿,但咱们还是得从自身利益出发。你想啊,祖大寿在锦州根深蒂固,兵多地广,粮草充足,守个一年半载不成问题。咱们要是现在就去,那就是替他和后金在野外开战,祖大寿反倒能舒舒服服坐在城里看热闹。”

钱守庸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问道:“将军,您的意思是……”

李明微微一笑,继续说道:“咱们就用三十六计中的隔岸观火之计,拖!拖到祖大寿快守不住了,后金那边也人马疲劳了,咱们再发兵。这样既能消耗双方实力,又能为咱们谋得最大利益。而且,你身为蓟辽督师,名义上能指挥辽镇所有兵马,你可以调派几支祖大寿麾下其他堡内的守将,让他们带兵去救援锦州。至于他们能不能成功,那就不是咱能管的了。要是被后金消灭了,正好空出来的兵额和将领职位,咱们就可以安插自己人,扩大咱们的势力。要是他们打败仗跑回来了,咱就以战败为由,派兵接管他们的地盘,把守将抓起来,解散他的兵马,地盘和兵力不就都归咱们了嘛。同时,咱们还能继续加大枪炮的生产力度,让第二旅、第三旅尽快完成新式步枪和火炮的换装。等咱们换装完毕,他们两边也打得筋疲力尽了,咱再出兵,这多好。”

钱守庸听着,眼睛越睁越亮,不住地点头称是:“将军高见啊!如此一来,咱们既能应对朝廷,又能扩充自身实力,实在是妙。只是,这时间上如何把握呢?”

李明指着地图,说道:“咱们多派斥候密切关注锦州的战事,同时让那些调派出去的援兵先缓缓行军,扎好营寨稳步推进,制造出咱们在积极救援的假象。等锦州那边战事胶着,双方都损耗巨大的时候,咱们再一举出兵。在此期间,咱们就抓紧时间督促枪炮生产,务必让部队尽快完成换装。”

接下来,两人遂详细商讨起具体的调兵安排与枪炮生产计划,准备在这场锦州大战中谋取最大的利益。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