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修仙之天罡三十六变 > 第234章 独孤书院(一)

第234章 独孤书院(一)(2/2)

目录

孟丘听得入神,忽觉一阵春风拂面,带来满廊桃花香。

他望着图纸上的明心塔,忽然想起前日紫气东来之时,有片桃花竟逆着风,停在他眉心处,迟迟不肯落下。或许这便是天意,让他以正气为笔,以书院为纸,在这尘世之中,写下属于他们的道统。

“明日去望岳山时,带上《正气论》吧。”孟丘将竹简收入袖中,“或许在那里,能找到更合适的注脚。”

威瀚点头,忽然指着院外飘落的桃花:“你说,等书院建成,每到春日,这桃花会不会顺着山路,一直开到明心塔下?”

孟丘望向远方,只见独孤城的青石长街已被落花铺满,如一条粉白的锦缎,延伸至未知的远方。

他伸手接住一片花瓣,轻声道:“会的。那时的学子们,便会知道,所谓大道,从来不是孤芳自赏,而是如这桃花般,开遍人间。”

暮色渐起时,威瀚抱着文书告辞。

孟丘独坐在廊下,看天边最后一缕霞光染透桃花,忽然想起南山剿匪时,曾在一座破庙中见过一幅壁画——画中仙人手捧书卷,脚下是芸芸众生。

如今他终于明白,真正的道统,不在仙山楼阁,而在人间烟火,在学子的笔尖,在百姓的眉目之间。

孟丘站起身,将正心剑轻轻拔出寸许,剑身上倒映出漫天桃花。

或许,这柄剑以后除了斩妖除魔,还能用来劈开蒙昧,让更多人看见心中的光。

他翻开案头未干的《正气论》,恍惚又看见昨夜挑灯时的情形——当笔尖落下\"夫正气者,源于本心,成于磨砺\"一句时,竟隐约有微光流转,如同被注入了活的魂灵。

他抬眼望向城主府前的青石长街,粉白的桃花正被春风卷成旋涡,掠过卖糖画的老汉、追着纸鸢跑的孩童、挎着竹篮的村妇。这些面孔如此熟悉,又如此鲜活。

想起昨日在城郊讲学,那个攥着窝头听课的少年眼中闪烁的光,想起南山剿匪时,山民们捧着野果往他怀里塞的热乎劲儿,一种滚烫的情愫突然在胸腔里翻涌。

\"这浩然正气,应该传播出去。\"他喃喃自语,声音里带着连自己都惊讶的坚定。

\"道不可独善,当化雨润物。\"若说七年来的苦修让他悟到了什么,那便是真正的\"正气\"从不是束之高阁的空谈,而是该如这漫天桃花,飘进寻常百姓家,让识字的不识字的,拿剑的拿锄头的,都能在心底种下一颗名为\"正气\"的种子。

他忽然想起师尊说过的另一句话:\"凡人之躯,亦可成山。\"

若能让卖糖画的老汉在遇到恶霸时,能挺直脊梁说出\"不\"字;

让田间劳作的农夫在暴雨冲垮堤坝时,能凝聚众心共筑长堤;

让深闺中的女子在面对不公时,能敢于开口喊出\"理\"字——这,不正是\"正气道\"该有的模样?

孟丘转身走进书房,铺开一张丈二长的宣纸。心中一动,笔尖一转,在纸上勾勒出市井百态:

有书生执卷而立,有樵夫担柴而行,有妇人怀抱着婴孩,有孩童举着糖葫芦——他们的眉目间,都隐约浮动着一缕青气,如同被正气笼罩的微光。

真正的\"正气\",是一种能照亮他人的力量。就像南山那夜,当他用正气救下被土匪劫掠的村落时,那个躲在柴堆里的少年后来扯着他的衣角说:\"大哥哥,我以后也要学你这样的本事。\"

那时他才明白,所谓\"道\",从来不是强者的独享,而是弱者的铠甲,是众人携手时燃起的火炬。

墨汁在宣纸上晕染开来,孟丘提笔写下:\"夫正气者,非独个人之器,乃天下人之刃。\"

夜风渐凉,孟丘将外衣披上,却见竹简上不知何时又落了几片桃花。

那一夜,独孤城的桃花格外绚烂,仿佛预示着某个伟大的开始。而在明心院的廊下,一个关于道统、关于书院、关于千万士子的梦想,正随着春风,悄悄埋下种子。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