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唐钓鱼人 > 第320章 奉旨讨好两位师傅

第320章 奉旨讨好两位师傅(1/2)

目录

葛明盯着这哥俩,感觉非常奇妙,阎立德擅长建筑、绘画,阎立本擅长绘画、建筑,而且都是家传的本事。别看两人官职不大,其实都是贵族出身,他们的外祖父是北周武帝宇文邕,母亲是清都公主。

“葛侍读,为何盯着我们兄弟二人?”阎立德来过一次,也算是熟人了。

“嘿嘿,小子突然想到了一句话: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阎家哥俩哪里不懂这是葛明的称赞,直说不敢不敢。

葛明虽然不懂绘画,但是也是能瞎诌一些的。再说葛明看过阎立本后世还能看到的画,感觉就是这什么玩意?就这也能成为画家?

在不懂艺术的葛明看来,这些画实在不够写实,或者说画上的人不是那么真,还不如后世美术生的素描,更不如油画了。

要说写意,葛明觉得山水画就很写意,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阎立本的作品或许只能说有研究价值,研究唐代的价值。

当然葛明不可不敢这么说,对于后世做商务的人来说,还是比较会聊天的。在葛明的一番吹捧之中,两人摇摇欲坠。

今天的菜式依旧难看,但是美味异常,对于调味葛明认为世上没有人是张春来的对手了。至于菜式的美,自然相差甚远。

不过阎立德已经吃过这种好吃但是不好看的吃食了,帮着葛明招呼阎立本。这一吃可不得了,为何肉能做的这么鲜嫩?入口即化?让阎立本大快朵颐。

等到面点上来,两人就傻眼了。这是吃的吗?这谁舍得吃?到底什么东西做的?晶莹剔透,各种造型。

“两位哥哥,小弟家的菜式好吃不好看,但是面食好看又好吃,这是小弟专门让厨娘做的面食,两位哥哥赶紧尝尝。”早就不阎少匠、阎郎中了,已经兄弟相互称呼了。

葛明又是老套路,把张春来叫来好一顿批评。阎家哥俩有好一顿指点,张春来受益匪浅。

残席撤下,三人又开始闲聊。

“两位哥哥都是书画大家,小弟想请两位哥哥帮忙抄本书,也好让小子日日观摩,不知是否唐突?”

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短,更何况阎立德又拿又吃的,再说写字抄书而已,多大事?两人这时候都年轻,地位也不高,书画还不值钱。

两人点头答应,葛明拿出一本金刚经,一本周易,一本道德经。

阎立德一看,笑着说到:“原来是这三本书,不如我来抄写金刚经。”

阎立本也笑着说到:“我对道德经还算熟悉,不如我就来抄写道德经。”

葛明一看也好,那自己就抄周易好了。

这是要雕版的,对纸张大小有要求,葛明给两人准备了大小合适的纸张。不过两人说是抄写,其实完全是背写。要是后世的葛明肯定会大呼厉害,现在的葛明就完全不会了。

葛明看着两人默写,自己也就开始默写周易。

一时之间房间内只有毛笔跟纸张摩擦的刷刷声,还有研磨的声音而已。

五千多字,不过一个时辰就写完了。

阎立德放下毛笔,甩甩手腕。

阎立本也放下了毛笔,跟阎立德的动作类似,毛笔比硬笔辛苦多了。

两人看葛明还在奋笔疾书,都凑了过来。两人都是第一次看到葛明的字,只觉得毫无美感,但是非常工整,字体也是以前从未看过的。毕竟葛明年幼,听说少年时期也没名师指教,这字就算不错了。

一刻钟之后,葛明才算背写完毕。

“两位哥哥,好字啊好字。”虽然葛明嘴里这样说,心里可不这么认为的。两人的字有些类似,这是一个老师教出来的。不能说不好看,简直太好看了,从美观的程度来说无可挑剔。只是这玩意贴在木板上雕刻,木匠累死也雕不出来。。。。。。

“贤弟,你这字也不错,贵在工整。”

“小弟没有名师指点,将来还请两位哥哥多多指点。”

“好说好说。”两人居然还不客气。

葛明心说你们懂的蛋,咱这字最适合雕刻,将来的书全都是这个字体,这叫葛氏字体。本以为抓壮丁,现在看来还是要自己把金刚经、道德经再写一遍。

至于这哥俩抄的书,存起来存起来,要存好点,防潮防火防鼠咬,留给后世不争气的子孙。

两人吃饱喝足,带着葛明送的香水、香皂、瓷器,不好意思的离开了尉迟家。

唐代的书跟后世的书是完全不同的。

最早的书是竹简,竹片子串起来刻字或者写字,平常卷起来放着,需要看的时候摊开了看。纸张、绢帛代替了竹简之后,这个特点还是保留了下来。

一般的书就是一张长长的纸,有个卷轴卷起来,皮绳绑起来放置,看的时候仍然沿用简牍的卷帘式阅读方式。

也就是说这时候的书更像是后世的画,有个卷轴卷起来。到了唐代稍稍有变化,但是变化不大。还是一张长长的纸,上面写满了字之后折叠起来,前后放个厚实的封皮防止纸张破损。比如说这时候的奏折,甚至后世朝代的奏折,基本都是这个样子。

葛明记得小时候听老人说过一个谜语,谜面是层层叠叠,答案有两个,一个是牛粪,一个是经书,这个经书就是这种折叠起来的书籍。

简单来说,这时候还没有装订好之后的翻页书,葛明打算雕版印数之后装订成翻页书,这种书才是最方便阅读的。

阎立本和阎立德走后,葛明足足花了两个时辰,晚饭都没吃才把另外两本书抄完。

葛明有钱、有人、有时间,还有想法,雕版印刷而已完全就是小事。再说以前印制过包货纸,老戴不管是雕刻还是调油墨都非常有心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