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请罪(2/2)
“即便如此,也有一处说不通。”
“贵主明烛万里,顾念亲情,欲救姐姐与小王爷,于情于理,善祥理解。”
“可为何……连我这般无足轻重的女子,也被算在救援之列?”
“实在令我……受宠若惊,心下难安。”
她与西王萧云骧素无交集,此问,盘桓心中已久。
于嫂闻言,笑意更深了些,看着傅善祥那清丽绝俗的容颜,语气带着朴素的赞叹:
“傅姑娘,您这可真是妄自菲薄了!”
她声音不觉提高了几分,
“莫说您这‘女状元’是千古未有的殊荣,天下读书人谁不敬重?”
“便是我们大王,远在江城,也对姑娘的才名如雷贯耳。”
她努力回想着措辞:
“大王多次对人言道,傅姑娘拟定文书、处理奏章,才思敏捷,条理分明,见解独到,堪比前唐武皇身边那位……那位……”
她卡住了,下意识抬手挠了挠脸颊,窘迫地嘟囔,
“前些日子听陈大哥提过,说是‘巾帼宰相’,瞧我这记性……反正是位极了不起的女官。”
最后,她转述得十分认真,语气却很笃定:
“我们大王曾感叹,说这般百年难遇的才女,若折在上京城的内乱里,就太可惜了,是天下女子的损失。”
傅善祥立刻明白,她说的是武则天身边的女官,被誉为“巾帼宰相”的上官婉儿。
一抹绯红,瞬间飞上傅善祥的双颊,如同白绢染上胭脂。
她连连摆手,急切道:
“我何德何能,敢与先贤相比?大王实在是……谬赞了,善祥愧不敢当!”
话虽如此,那位雄踞半壁江山、素未谋面的西王,竟给予如此高的评价,仍在她心湖投下一颗石子,漾开圈圈难以言喻的涟漪。
是惊讶,是羞涩,或许,还有一丝微茫的知遇之感,在她乱世浮沉的心绪中,悄然滋生。
杨宣娇在一旁,将傅善祥那瞬间的娇羞与无措尽收眼底。
这女子年方二十三,尚未生育,正是一个女人,容颜与才思最为交织绚烂的年纪。
她心中不由暗叹:看来阿骧随着地位日高,权势愈重,也未能免俗,沾上了天下男人都有的那点毛病。
开始懂得欣赏、乃至想要网罗这世间,才貌双全的奇女子了。
旋即,她又想起,听闻西王正妻彭雪梅性子刚烈,眼里容不得沙子。
等到了江城,定要寻个机会,与那位妹妹好生说道说道,须得看紧些阿骧,莫让他行差踏错,闹出荒唐事来。
(注:此刻,远在岭南五羊城内的某位萧大官人,心中大声喊冤叫屈:不是读者老爷们想看的么?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大人,我冤枉啊!)
思绪收回,一股深切的悲凉与讽刺感漫上心头。
连远在千里之外、忙于征伐的萧云骧,都能看清神王与东王之间,势同水火的死局;
可她那位执掌权柄、目空一切的兄长,却被权势蒙了眼,对此毫无防范,终至变生肘腋,身死族灭。
是啊,杨琇青几时真正将谁放在眼里过?
即便自己这个一母同胞的亲妹妹,往日见他树敌太多,忧心忡忡劝他稍加收敛,待人接物留些余地,莫要过于咄咄逼人。
也不过换来一句“妇人之见”、“不识大体”的斥责。
于嫂接着交代,最初被派到杨宣娇身边的,仅她一人。
秦嫂和张嫂,都是她站稳脚跟后,慢慢考察、吸纳进来的。
这些细枝末节,于此刻的杨宣娇,已如过眼云烟。
心结既解,疲惫便如潮水漫涌,浸透四肢百骸。
几人又说了会儿闲话,见人人面带倦容,便各自散去安歇。
不一会,茅屋陷入了寂静。
唯有窗外江风,不知疲倦地穿过窗棂缝隙,带来细微的呜咽之声。
-------------------------------------------------------------------------------------------------------------------
(唉,又开始修改,申请复核,驳回,再修改......的循环了。
每月一次,TMD,比女人的大姨妈还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