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警示(2/2)
“据穆克德讷供称,他被放归前,竟被准许回五羊城携带家眷,西贼还发给他盘缠。”
“此举,看似宽仁,实则是包藏祸心,意在收买人心,乱我臣节。”
“当然,此非重点。”
他神色一凝,语调沉了下去:
“紧要处在于,据他沿途所见并多方打探。”
“西贼虽与不列滇人开战,但五羊城十三行内的不列滇、高卢、米国等领事馆,”
“非但未遭劫掠,反而有西贼兵士在外设岗,严密保护,可谓秋毫无犯。”
值房内空气霎时一滞,几位大臣交换着狐疑的眼神。
“而且,”肃顺略顿,加重了语气,
“此三国领事,皆已与萧逆会过面。据传……相谈甚欢,不似虚应故事。”
“还有,”他条理清晰,继续摆出情报,
“萧逆派兵夺回九隆半岛,兵锋直抵维港,火炮几乎能轰至港岛半山,”
“却在最后关头,与不列滇人达成了停火。”
“那个港督包麟,已乘最快的火轮返回本土请示。”
“这意味,双方正在寻求谈判。”
肃顺转过身,直面怡亲王、郑亲王等一众瞒洲亲贵和汉臣,声音不自觉地扬了起来,恢复了首席军机的锋锐:
“诸位,这意味着什么?”
他目光如炬,扫过一张张惊疑、沉思或茫然的面孔。
“这意味着,西贼随时可能与洋人握手言和!”
“意味着他们之间的战事,随时可能戛然而止!”
“意味着朝廷平定发匪、重整山河的时间,已所剩无几!”
“这,恐怕是我大青中兴……最后的机会了!”
他的声音不高,却字字砸在众人心口,震得窗纸似在微微颤动。
“一旦西贼与洋人罢兵言好,萧逆便能腾出手来,整合岭南新得的人力物力。”
“届时,数十万虎狼之师挟新胜之威,滚滚北上……”
“诸位扪心自问,我等眼下,真能抵挡吗?又拿什么去挡?”
从皇帝到大臣,心里都如明镜一般。
自西军崛起于川省,旧朝与之交锋大小数十仗,
无论八旗、绿营,还是甑涤生、骆秉彰的乡勇团练,从未有过一场真正的胜绩,早已“闻西色变”。
此番西军更是连败不列滇,逼退高卢,凶威炽盛。
平日里,大家嘴上还挂着“卧薪尝胆”、“忍辱负重”的门面话,如同在一件破袍子上打满补丁。
像肃顺这般,在御前,毫不留情地将所有补丁撕开,把内里的溃烂脓疮彻底暴露,还是头一遭。
军机值房内,落针可闻。只有西洋座钟规律的“滴答”声,提醒时间流逝。
龙椅上的贤丰,嘴唇翕动了几下,喉结上下滚动,
最终仍是一个字也没能吐出,脸上只剩一片被抽干血色的虚白。
良久,怡亲王才长长地、带着一丝颤音吁出一口气:
“肃中堂,你说的这些,我等何尝不知?日夜思之,五内如焚!”
“正因如此,本王才恳请皇上,立即督令各路大军,同心协力,趁势直捣江宁,速平发匪这心腹大患!”
“只要江南财赋之地重归朝廷,苏杭之富尽入我囊,各部兵马历经战火淬炼,去芜存菁。”
“届时兵精粮足,再与西贼决一死战,未必没有扭转乾坤之机!”
肃顺闻言,并未直接反驳,而是点了点头:
“怡亲王忠心可鉴,所言立意亦是好的。”
“平定发匪,廓清江南,确是当前毋庸置疑的急务,亦是破局的关键。”
他话锋陡然一转:
“但这用兵的方略与节奏,却须慎之又慎,力求万全。”
“朝廷,就剩这最后一个机会了。一步踏错,便是万劫不复。”
他转向贤丰,再次深深拱手,身体前倾,姿态恳切至极:
“皇上,奴才愚见,此刻用兵,非但不能求快、求急,反而应力求一个‘稳’字,一个‘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