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太平天国之东方醒狮 > 第578章 猛药

第578章 猛药(2/2)

目录

奏请以海关未来百年关税收入,及朝廷控制区内的矿山开采权为抵押,向泰西诸国借款。

用以购买其精良的洋枪洋炮,甚至直接雇佣泰西现役兵勇,行“联夷剿贼”之事。

然而,奏折的第八条,笔锋陡然一转,离开了令人窒息的敛财议题,直指关外危局。

直接提出打破祖制,移民实边。

奏折言道,当此存亡之秋,须有壮士断腕之勇气,彻底废除施行了数百年的“柳条边”封禁之策。

应将如今散居于南方闽、浙、苏等省,尚在朝廷掌控中的瞒城内的八旗人丁,尽数北调,迁回关外故地。

将东北那片广袤而肥沃的土地,重新分配予这些北归的旗人。

再招募中原、华北、西北因战乱、饥荒等,而颠沛流离的汉人流民,前往关外垦殖耕种,由旗人管理。

折中剖析利害,直言不讳:

当下南国诸省的旗人,孤悬于汉地民众的汪洋大海之中,形同将芝麻粒撒入大海,其势微茫。

一旦遭遇神国或是西王府的兵锋,结局无非两种:

不是被神国清除殆尽,便是被西王府打散安置,最终消融于无形。

其最初“监控绿营、镇压汉民”的设立初衷,在如今大势下,已荡然无存。

这些宝贵的人丁,非但不能为朝廷效力,反而在南方被无谓地消耗。

甚至可能因西王府的安置政策,转而成为其顺民,为其输粮纳赋。

此消彼长,尤为可惜。

奏折最后恳切陈情:

与其坐视此等不利局面蔓延,不若主动收缩,集中力量。

将散布南方各地的旗人收拢起来,充实关外根本之地。

此举一则,可节省朝廷每年拨付给旗人的巨额钱粮;

二则能聚拢人口,巩固龙兴之地;

三则可借汉民耕垦之力,开发关外,增加赋税;

四则能安置中原流民,消弭腹地动荡隐患;

五则,拥有了充足人口,方能真正构筑防线,抵御罗刹国,在黑龙江外的步步蚕食。

折中总结,此策“实为一举多得之国策”。

只要真能全部落实,旧朝即便关内之地尽失,也未尝不能依靠关外,再度复起。

贤丰皇帝读罢,默然无语。

他目光渐趋粘滞,思绪昏沉。

那一条条陈言,似乎在脑海中,汇成了无形的潮水,漫过殿宇中的阴影,要将他溺毙在这龙椅之上。

他闭上眼,一股深切的无力感,攫住了心神。

登基数年,无一日安宁,他早已不是深宫稚子,又何尝不知前面七条所谓的“救时良方”,条条都堪称虎狼之药。

若真按方服用,短期内或可充盈库府,暂解燃眉。

但其后果,他仅凭想象便能预见:

本已凋敝的民生,必将百业萧条;

从农夫、商贾到士人、僧道,必然怨声载道,沸反盈天。

本就岌岌可危的统治,恐将更加分崩离析。

更何况,那最后一条,竟要动摇“柳条边”这一施行了二百年的祖制!

这牵扯到龙兴之地的根本,绝非他这般生性优柔之主,所敢于轻易决断的。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