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以捕快之名 > 第444章 贺礼

第444章 贺礼(2/2)

目录

王萱连连点头,脸上的笑意更浓了,等亲卫喝完茶,她又从袖中摸出个小布包,塞给了跟着亲卫来的几个随从,柔声说:“几位大哥也辛苦了,这点银子拿去买杯酒喝。”随从们推辞了两句,见王萱态度坚决,便也收下了。

一行人直将亲卫送到衙门的角门,看着他们牵着马走远了,王萱才直起腰,指尖攥着帕子轻轻喘气,额角已沁出了薄汗。“到底是成王府的人,说话都带着分量,方才我都快紧张得说不出话了。”她小声嘀咕着,语气里带着点后怕。

黄雪梅拍了拍她的手背,语气沉稳:“大夫人,这都是该做的。少爷既接了巡检使的差事,往后在官场上走动的机会就多了,咱们做内宅的,就得把这些人情往来打理妥当,把势子立住,也好让他在外头安心做事。”王萱点点头,跟着黄雪梅转身回了府,只留张修生在原地,望着成王府亲卫远去的方向,眼神里藏着几分羡慕。

张希安在衙役的引路下,走进了巡检署的签押房。此时日头刚爬上檐角,金色的阳光透过窗纸洒进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签押房不算大,正中摆着一张宽大的梨木案几,案上蒙着一层薄薄的灰尘,角落里堆着几口樟木箱,箱子上也落了灰,显然许久没人动过了。

他挥退了一旁伺候的衙役,走到案几后坐下,目光落在墙角的樟木箱上,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去把所有的卷宗都搬来。”他沉声道,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衙役不敢怠慢,连忙应了声“是”,转身快步出去了。不多时,两个衙役抬着一口樟木箱走了进来,箱子沉甸甸的,两人抬着都有些吃力。他们将箱子放在地上,掀开盖子,一股混杂着霉味和陈纸气的味道扑面而来,呛得张希安忍不住皱了皱眉。箱子里是齐整码放的卷宗,每一本都用麻线捆着,封面写着年月和案由,只是纸页边缘都已泛黄。

“回大人,这只是近三个月积压的卷宗。”一个衙役擦着额角的汗,语气有些迟疑,“前任的钟大人上任大半年,您也知道,他……他从未批过一份案卷,这些卷宗就都堆在这里了。”他说这话时,喉结用力动了动,显然是怕张希安迁怒于他们。

张希安没说话,只是从箱子里抽了份卷宗,指尖捏着纸页,只觉边缘已泛起毛边,轻轻一碰都怕碎了。他翻开卷宗,里面的墨迹晕开的朱批歪歪扭扭,有的字甚至认不出是什么,显然是钟大人随手画上去的。他越翻越心沉——一桩盗窃案,只记了“某月某日失窃”,却没写失窃的财物数量、失主信息,更别提追查的下落;一桩斗殴案,苦主的供词只写了半句,后面便没了下文,显然是不了了之;就连去年汛期冲垮了城南二十多间民房的案子,也只在末尾记了“待查”二字,再无后续,不知那些无家可归的百姓,如今过得怎么样。

“都搬进来。”他揉了揉发涨的太阳穴,声音里带着几分疲惫,却依旧坚定。衙役们不敢耽搁,陆续又搬来三口樟木箱,将不大的签押房堆得满满当当。阳光透过窗纸洒在案头,将卷宗的影子拉得老长,像一道道沉重的印记。张希安随手从第二口箱子里抽了本,见封皮上写着“三月·城南米铺失窃”,墨迹却新鲜得很,墨色还带着点光泽,分明是新近补录的——三月的案子,如今已是六月,隔了三个月才补录,其中定然有猫腻。

他将这本卷宗放在案头,又翻了几本,发现不少旧案都是新近补录的,纸页是新的,墨迹也新鲜,只是内容含糊不清,关键信息都被略过了。张希安越看越气,指节攥得发白,若不是他今日亲自翻查,恐怕还被蒙在鼓里——钟大人这哪里是不批案卷,分明是故意拖延,甚至可能收了好处,包庇犯人。

忙到晌午,日头已升到了头顶,签押房里的温度渐渐高了起来。张希安靠在椅背上。窗外飘来阵阵肉香,混着街边小贩叫卖的吆喝声,他忽然想起赵家娘子的羊肉汤。

那汤熬得极好,乳白的汤头浮着翠绿的香菜,撒一把金黄的枸杞,再滴几滴香油,喝一口从喉咙暖到胃里,浑身都舒坦。更难忘那夜他因查案晚归,路过她的铺子,她正准备关门,见他来了,便重新生火给他盛了碗汤。她系着靛蓝的围裙,头发上别着朵白色的茉莉,踮脚替他系披风带子时,发间的茉莉甜香顺着风飘进他鼻间,那一刻,他竟觉得心里暖得发慌。

“大人,该用午膳了,小的已经让伙房备好了饭菜。”衙役在门外轻轻唤了一声,声音小心翼翼的。

张希安摆了摆手,声音有些沙哑:“不用了,你们自己吃吧。”他的目光重新落回案头那摞卷宗上,那些含糊的供词、潦草的朱批,像一根根刺,扎得他心口发疼。窗外的风忽然大了些,掀起半幅窗纱,吹得案上的烛火忽明忽暗,将他的影子投在满地的卷宗上,像一片沉在纸页间的墨——浓得化不开,也重得挪不动。

他望着那片影子,忽然很想赵家娘子的身子了。只是那一刻,他忽然渴望一点温暖的慰藉——渴望她系着围裙忙碌的模样,渴望她递来热汤时的温柔,渴望她发间那缕清甜的茉莉香,能驱散这满室的陈腐气,能让他在这堆积如山的案卷和浑浊的官场上,寻到一点真切的暖意。

风又吹了进来,,将他的影子晃了晃。张希安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思绪,重新拿起案头的卷宗——他不能耽于私情,眼下这满室的案卷,还有那些等待公道的百姓,才是他最该放在心上的事。他翻开卷宗,笔尖蘸了墨,在空白处一笔一划地写下“即刻彻查”四个字,墨色浓黑,力透纸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