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开局武痴,我无敌于隋唐 > 第459章 建立工程院

第459章 建立工程院(2/2)

目录

如果让这些工匠和朝堂官员拥有一样的地位,那岂不是乱了套了。”

这名大臣所言,倒也不无道理,他的发言立刻获得了人群的支持。

不管单进再怎么提及工匠的重要性,他们的观念也不可能立刻改变。

他们仍旧觉得,工匠天生就是贱籍,怎么能够和他们相提并论。

这是他们难以接受的事情。

不过魏征等大臣,倒是没有说话,他们仍旧神色平静,也不知在考虑什么。

单进并没有因为方才那名大臣的话语而心生恼怒,因为他早就知道会有人这样说,但他的想法显然不会发生改变。

毕竟在提出此事前,单进就已经考虑妥当,他并非一时兴起,而是真的打算将此事作为华夏改革的重点之一。

其他人不清楚,但单进怎么可能不知道呢?

正所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虽然当今华夏的技术发展,还远远配不上这句话。

但如果单进当真能够将工程院建立起来,并且聚集整个华夏的人才,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对于华夏来说,肯定有着莫大的好处。

正如他方才所言,耕种技术的进步,能够让百姓种田更加轻松,让他们收成更高。

又或者是研制出更先进的武器,让华夏大军的战斗力更进一步。

包括其他方方面面,只要有人能够推动华夏的发展,让华夏百姓生活的更好,那给他们更高的地位,让他们享受更好的待遇,又能如何?

这里面的关键,是他们取得的成就和立下的功劳,如果是鱼目混珠之辈,单进当然不会让他们有可乘之机。

平静的听完群臣的阐述,单进继续说道:

“尔等所言不无道理,但是你们终究还是太过轻视这些工匠了。

或许在你们看来,曾经的工匠地位低下,就算朕想要推动改革,提高工匠的地位,也不能和你们相提并论。

可你们如何能够知道?如果这些工匠当真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对我华夏来说,到底多重要。

诸位都很清楚,粮食乃是一国根基,如果说有人改进器械,研究出更先进的耕种之法,让我华夏的粮食产量提升三成乃至于五成,甚至还有更多。

这样的功劳难道不大吗?

在这种情况下,朕加以重赏,让他进入工程院任职,让他能够有更好的条件,更高亢的斗志,能够继续深入研究,能够进一步改良技术,这不是一件好事吗?

如果天下之人都轻视工匠,轻视技术人员,那他们又如何能够静下心来,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

如何能够为我华夏带来更大的变化?”

单进的语气逐渐变得严肃,而方才那名大臣的表情,同样变得踌躇起来。

因为他知道,单进说的没错。

如果能够给工匠提供更好的待遇,他们必然会有更强的动力,去做相应的研究,这二者本就是相辅相成的。

说到底,这些大臣之所以劝阻单进,无非是因为他们觉得工匠的地位太高,与他们的利益背道而驰。

他们也不想看到曾经地位低下的工匠,转眼间就能和他们齐驱并驾。

不过这些人的想法,自然并不重要,方才一直没有开口的魏征,突然做出决断,他短暂沉吟之后,便是上前拱手道:

“启禀陛下,微臣觉得陛下所言极是,如果在我华夏建立工程院,招揽天下奇才,必然能够让我华夏更加繁荣昌盛。

并且只要选拔其中贡献突出,才华出众之辈进入工程院,并不会影响到天下局势,却能够让天下人都知道工匠的重要。

会让更多的人学习相应的技术,为我华夏发展贡献出自己的能力。*

不得不说,魏征是个聪明人,他的想法自然和方才那些大臣不一样。

并且他作为单进的亲信,也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利益,更要考虑华夏的利益。

如果他在意的只是自身,单进也不可能对他委以重任。

就像方才那些迂腐不化的大臣,他们现在还能站在这里,是因为单进还需要他们的能力,来统治华夏。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华夏的人才越来越多,通过科举选拔出来的官员,必将逐步将他们淘汰替换。

不过这种事情,也不能操之过急,毕竟科举制度虽好,却不可能一次性选拔出太多的人才,这还是要看华夏自身的底蕴。

如果人不够,单进总不可能将那些平庸之辈选入朝堂,这根本没有任何意义,反而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在魏征开口之后,又有几名大臣表明态度,他们也赞同单进建立工程院。

无非是在工程院选拔之时,要求要严格一些,不能让人滥竽充数。

话都已经说到这份上了,自然无需含糊其辞,单进没有继续客套,他郑重其事的说道:

“既然如此,那这件事情就这样定下了。那就先让人在大兴城内,挑选一处建立工程院的官署。

同时在华夏报上,将这个消息公之于众,让我华夏百姓尽早知晓,待一切准备就绪后,便可开启工程院选拔。

因为工程院方才创立,需要先选拔出一批人。

具体的办法,便如科举一般,想要加入工程院,要有足够的功绩,同时也要通过工程院的考核,才能真正进入工程院任职。”

说到这里,单进又抬起头来,他扫视着在场群臣,继续道:

“朕不管你们到底作何想法,但既然今日已经定下,这工程院便是我华夏国策。

若有人胆敢推三阻四,不配合朕推行新政,那就休怪朕不留余地了。”

单进的态度很坚决,他可不想和这些人含糊其辞,否则真让他们以为自己好欺负,那岂不是成了笑话?

反正这些大臣,都知道单进的强势,他已经表态,相信没人敢阳奉阴违。

就这样,群臣纷纷拱手领命,话都已经说到这份上了,他们再和单进对着干,和找死有什么区别?

这些大臣能够身居高位,该有的眼力见还是有的。以后的事情无人能够知晓,他们也只能顾好眼前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