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两年之期(2/2)
反正单进已经给过他们机会,能否取得成功,还是要看他们各自的本事。
单进不会为他们提供额外的帮助,毕竟单进的目标,还是希望华夏能够从自己打下的基础,再培养出一批人才,不断的深入研究,推动华夏的技术发展。
这才是正向循环。
如果只依靠单进一个人的力量,那华夏将会成为一滩死水,没有半点生机。
所以绝大多数读书人,在发完牢骚之后,还是选择埋头苦读。
因为他们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他们也不需要学得有多好,只要能够胜过其他对手,能够从中脱颖而出,就足够了。
很多人还不明白,单进让他们学习这些内容,到底有什么意义。
但随着时间推移,他们终将明白原因,而华夏百姓也将依靠自己的力量,取得更多的成果,这才是最好的结局。
——
皇宫大殿之中。
单进坐在皇位之上,虽然过去两年,但他依旧年轻,依旧意气风发。
毕竟他登上皇位的时候,也才二十多岁,又有谁能够想到,他能够开创一个新的王朝呢?
这段时间,也不只是华夏,包括单进自身,也出现了许多变化。
首先就是他已经娶妻成家,并且儿女双全。毕竟作为一国之主,天下至尊,身边怎么能没有女人呢?
可以说,单进有没有子嗣,也是关系到华夏安稳的关键因素。
而如今华夏的皇后,正是当初在杨广主导之下,和单进有婚约的长孙无垢。虽然这缘分有些莫名其妙,但结果却是好的。
长孙无垢乃是一代贤后,李世民虽然能力出众,但没有这位贤内助,怕是要多不少麻烦。
如今朝堂上的事情,自然无需长孙无垢干涉,但将后宫交到她手里,却是十分稳妥。
此刻在大殿之中的,当然不只是单进一人,他抬起头,微笑看着前方群臣,接着缓缓说道:
“诸位爱卿,马上就是我华夏第二次科举了,此番科举至关重要,绝对不容懈怠,诸位也当各司其职,做好自己的事情。
这两年时间里,我华夏发生了诸多变化。
朕相信,必然会有更多的人才,在科举考试脱颖而出,所以朕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唯才是举。
不管他们出身如何,门第如何,只要他们才华出众,便要给他们出人头地的机会。”
单进在此侃侃而谈。
如今科举,被单进定为三年一届,所以在过去两年多时间后,第二届科举也是顺理成章的到来。
单进可以预料,这次科举必然比先前更加热闹。
因为此前华夏方才建立,很多地方还不稳定,又有人持观望态度,他们并没有参加科举。
但这次不一样了,这是在华夏稳定之后,进行的第一次科举,可以说是意义非凡,无人能够忽视。
虽然这期间,单进已经将科举分级制度推行下去。但最终筛选出来,有资格前来参加会试的也不在少数。
更别说各地都有人来凑热闹,相信这段时间,大兴城必然是人满为患。
众人听得单进之言,自然不敢怠慢。魏征在群臣之首,他立刻拱手说道:
“陛下放心,臣等自当殚精竭虑,不负陛下重托。”
这次科举,单进仍旧交给魏征负责,毕竟魏征的脾气摆在这里,他性格刚正不阿,也不是贪财好利之辈。
包括和杜如晦同一届考中的房玄龄,也在群臣之中。房玄龄虽然没有杜如晦这样的运气,但他的才华同样得到单进的重视。
再怎么说,房玄龄和杜如晦也是齐名人物,既然杜如晦如此出众,房玄龄又能差到哪里去呢?
所以现在的房玄龄,也是朝中大臣,深得单进器重。
包括单进在内,众人皆是满怀期待。
这两年时间,他们没有懈怠,皆是全力以赴,履行自己的职责,他们希望能够让华夏变得更加强盛。
这次科举,就是检验他们成果的时候了。如此盛事,他们可不能掉链子啊。
单进并未吩咐太多。
他相信魏征等人自有计较,像他们这些大臣,只要告诉他们要做什么事情就行,没必要安排的太过细致。
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看着群臣离去的身影,单进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他很清楚,这两年时间华夏的变化,是极其巨大的。
单进推行众多改革,就是为了给华夏打好基础,接下来他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恐怕杨广也无法想象,当初他大费周章,也无法做到的事情,如今却被单进轻而易举的给完成了。
这其中原因自然有很多,除了单进穿越者这个身份外,也因为单进是人心所向,他有着天下百姓的支持。
并且,单进开创了如今华夏,威望无人能及。所以他不需要顾忌,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也不会受到太大的阻碍。
包括那些世家大族,都被单进强势镇压。当初杨广虽然有这个心思,却没这个本事,他根本不敢和世家大族撕破脸。
反而在世家大族的推动下,一步步陷入被动,处境越发艰难。
当然了,大隋覆灭的主因还是单进,如果没有单进的话,世家布置再多,恐怕结局也只有一个。
他们奈何不了大隋。
那时候的大隋正值巅峰,虽然因为杨广大兴土木,穷兵黩武,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问题,但底蕴依旧深厚。
想要彻底覆灭大隋,可没有这么简单。
可随着单进起兵,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他高歌猛进,屡战屡胜,彻底打破了双方的平衡,才导致大隋的覆灭。
这都是过去式了,也没什么可纠结的。单进放下心思,便是往后宫而去。
两年时间,单进不仅娶了长孙无垢,还纳了其他几个妃子。
虽然相较于穿越之前有些夸张,但在这个时代,却是再寻常不过。甚至和杨广比起来,单进根本不值一提。